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埃博拉病毒持续肆虐 中药能否防治病毒

全球人人谈埃博拉色变,它距离中国到底有多远?虽然世界卫生组织风险评估认为,疫情向非洲以外国家传播的风险低。但中国还是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据最新国内新闻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表示,“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在抗体技术上,我国前期已经…

全球人人谈埃博拉色变,它距离中国到底有多远?虽然世界卫生组织风险评估认为,疫情向非洲以外国家传播的风险低。但中国还是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最新国内新闻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表示,“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在抗体技术上,我国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包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

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年前成功研制出快速检测埃博拉病毒的核酸测定试剂盒,已接到数十家国内单位的订单,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出现埃博拉病例的非洲国家也在使用该试剂盒应对病毒。

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专家介绍,该所此前就研制了检测试剂,也组装过此次发病的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病毒样颗粒,也就是不具感染性的蛋白质外壳,用于进一步研究。

此外,援助方面,继今年4月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四国提供防控救治物资后,8月7日,中国宣布再向其中三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同时,中国已派遣三个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埃博拉疫情肆虐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帮助当地预防和控制埃博拉病毒的传播。

中药能否防治埃博拉

中医药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到了普遍认可。非典时出现的板蓝根脱销、全民喝中药防治非典的“中药热”,会不会在埃博拉病毒防治上再现?据国际国内新闻消息,8月11日,在瑞士日内瓦,世卫组织就应对埃博拉新药召开记者会,发言人回应提问时称,并不知道中医药是否对防治埃博拉病毒有效。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生物安全实验室负责人崔晓兰教授一直致力于中药抗病毒机理研究,她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埃博拉是人类的新发传染病,人类对埃博拉的认识还很少。中药是否对埃博拉有效,目前没有临床依据,没有相关数据支撑,国内也没有动物模型可以参考。”

由于埃博拉病毒和非典病毒传染途径并不相同,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中医几千年来在防治疫病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埃博拉对国内来说,还没有临床治疗经验或实验室的数据,只能是在理论上探讨。但我们可以做出一些预警方案,以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崔晓兰说。

8月1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中医专家讨论制定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预案。专家认为,埃博拉出血热符合中医理论的疫病特点,参考以前该省制定出的中医药防治甲流、H7N9等方案,研究制定出甘肃省中医药防治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和诊疗预案,预防方案主要根据易感人群制定,诊疗方案着重根据疾病的特点,强调中医辨证分型施治。

“中医药并没有抗病毒概念,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需进行辨证施治,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而发挥作用。如果中医药能在临床一线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也主要是针对病症,通过调动全身抗病能力,阻止或逆转器官衰竭和病理损害为主的治疗,同时兼有抗病毒作用。”崔晓兰说,“现有中成药是否对埃博拉病毒感染有效,有待于临床应用和实验室证实。”

国家卫计委此前的新闻发布会称,埃博拉病毒毒性强,传播性低,传入非洲以外风险低,目前我国境内没有埃博拉出血热病例。但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在密切关注此事,已多次组织专家讨论,探讨应对措施。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国际国内新闻 最新国内新闻 埃博拉病毒 2014年08月18日 10:4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