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强拆报刊亭为何没有决策者和依据

近日,媒体报道称北京有72座报刊亭被强拆,而现场照片显示,执行过程中似发生肢体冲突和野蛮行政的现象。对此,朝阳区政府回应表示是依法移改,并非拆除。并称在报刊亭改、移过程中,遇到各种阻挠干扰整治工作等情况。据今日国内新闻报道,公众无法清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人民网微博呼唤解释,到…

近日,媒体报道称北京有72座报刊亭被强拆,而现场照片显示,执行过程中似发生肢体冲突和野蛮行政的现象。对此,朝阳区政府回应表示是依法移改,并非拆除。并称在报刊亭改、移过程中,遇到各种阻挠干扰整治工作等情况。



今日国内新闻报道,公众无法清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人民网微博呼唤解释,到短短几十字的朝阳区政府回应,人们看不见拆报亭的具体决策人是谁,执行人又是谁。

看不见人,只看见组织,这是当下中国城市治理中最常见的现象。不论事件有无被媒体夸大渲染,仅就穿上“隐身衣”的决策人这一点,就值得单独作为一个议题提出:当一切决策以机构的名义承担责任时,其实就是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许多新问题的确需在实践中摸索治理经验,决策出现试错或反复都是可能的,也是可体谅的。但问题在于,因害怕承担决策责任,就把社会治理中的决策人“保护”起来,这无异于阻止相关人员在舆论和民意考验中成长的通道。

究竟为何决定拆除这些报亭?决策依据是什么?执行前没有诉诸舆论充分讨论,而是封闭决策然后强行执行,就难免激起强烈反弹,因为舆论准备不够。即便相关方面认为自己的决策“有法可依”,只要涉及利益博弈,决策和执行过程的伦理正当性就相当重要,这种道德上的正义,比“法”更直指人心。何况,当有关的“法”仅仅是行政条例时,就难说这种“法”有多少强制性。退一步讲,即使是现行法律,如果是“恶法”、“僵尸条文”,也不值得再执行下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决策人、执行人的行政伦理应经受舆论审视,他们是否在社会治理的实现手段上将“程序正义、手段正当”纳入了考量?这是此次行政行为遭受争议的核心。

如果我们承认上述社会治理的基本逻辑,就不难进一步推论出,想要给相关决策人施加政治伦理的道德压力,就应使决策人和决策过程更透明。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结果就是,滥用决策权而总是免于承担岗位责任,总有“我局”、“区政府”等类似组织为个人揽责。如果这样,那公众完全有理由直接归咎于事件涉及的行政范围的最高长官、一把手,即便这个决策可能并不由他本人发出。

关注国内新闻热点内容,报亭事件仅是中国城市治理事务中暴露的一个小问题,背后的行政思维和舆情应对逻辑,才更加值得讨论:我们怎样推动官员们、公务员们提升他们的执政能力?

各地反复发生官民冲突案例的经验显示,只有让各个领域的决策人浮出水面,舆论压力才可切实转化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动力。否则城市治理进程中,很容易出现“好事没人抢着做,坏事敢于试着做”的逆淘汰局面。成功的决策和公共危机处置案例,其责任人应被舆论可见,并受到舆论嘉奖;而失败决策、野蛮行政,也应当承受相应的舆论压力。只有形成这样的局面,官民协同治理才是可能的。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今日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热点 强拆报刊亭 2014年08月11日 10:0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