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医院死亡率指标控制能否提升医生诊疗水平

关注今日国内新闻内容,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两份征求意见稿,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出明确标准,引起医学界强烈反响。医生们的“吐槽”集中在标准中对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规定,认为这么做可能会导致医院不敢接收危重患者、收治无需入院的轻症患者。也有市民认为,定下客观标准或能使医院、…

关注今日国内新闻内容,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两份征求意见稿,对二级、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出明确标准,引起医学界强烈反响。医生们的“吐槽”集中在标准中对于住院患者死亡率的规定,认为这么做可能会导致医院不敢接收危重患者、收治无需入院的轻症患者。也有市民认为,定下客观标准或能使医院、医生更尽心尽力救治病人。

医生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设置二级医院0.4%、三级医院0.8%的住院死亡率上限,的确过于严格。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24日的公报显示,我国大陆人口2013年的死亡率为7.16‰(即0.716%),这个数字已远超二级医院、接近三级医院的死亡率上限。但住院的都是病人,死亡率应该高于社会总死亡率才对,为何反而要低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水平呢?

医生为了控制这一指标,只有两个办法。其一,增加收治轻症病人,加大分母,用总住院人数来稀释死亡率。其二,拒收危重病人,减小分子,死亡率自然降低。但不管哪种办法,都会对医疗秩序产生冲击,要么造成过度医疗,浪费医疗资源,要么增加院外死亡率,使重病患者得不到足够的院内治疗。

是不是医院里不应该设立类似的控制性指标呢?显然也不是。住院病人死亡率是医疗综合能力的反映,只要设置合理、管控得当,就能增强医生的责任心、提高医疗水平。其实,很多控制性指标为医院管理所必需,比如“药占比”能减少使用药品的比例,针对性地治理大处方。

但同时,据国内新闻网报道,任何控制性指标必定有一个恒定的前提,这一前提被随意改变,就失去了其约束功能,因为分母飘忽不定,分子大小有何意义?但在医疗领域,一些原本用来控制医生的指标,结果反被医生控制,他把另一个指标做得更糟糕,控制性指标就会相对好看些,这种现象已十分常见。仍以“药占比”为例,若药品之外的费用该多少就是多少,不受“药占比”影响,才能起到降低药品费用的作用,假如恒定的前提被动摇,“药占比”虽有降低,也可能是其它费用增加的结果,病人的负担不降反增。此外,为了降低住院率,医生们可用增加门诊人数的办法,把指标做得很漂亮。

这说明,在医院里设置控制性指标本没错,但应该要有相应手段避免其它指标的异常波动,进行指标数据造假。住院死亡率也是如此,若没有办法限制医生少收重症病人、多收轻症病人,那么,死亡率降得再低,也不过是医生们做出来的数字游戏而已,不仅无法提高诊疗水平,反而还会破坏现有的就医秩序。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医院死亡率 国内新闻网 今日国内新闻 2014年07月28日 09:2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