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潘石屹“豪捐哈佛”“为何不捐国内高校”

关注国内新闻热点,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元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事实上,将潘石屹向哈佛捐赠,成立“SOHO中国助学金”,标签化为“把钱捐给国外”,其实并不…

关注国内新闻热点,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哈佛大学签订了金额为1500万美元(约9300万元人民币)的“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一事,引发网络热议。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内致富的地产商为何助学国外而不选择中国高校。

事实上,将潘石屹向哈佛捐赠,成立“SOHO中国助学金”,标签化为“把钱捐给国外”,其实并不准确。一来,哈佛大学并不能等同于美国。作为私立高校的美国,其接受的捐款不光来自美国,世界各地都有。潘石屹的钱严格说是捐给教育与学校,而非国家。而教育的发展,本应该是无国界的,其增益是面向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二来,这笔助学金是用于在哈佛就读的中国贫困学生。有人说,能够去国外念书的有几个人是贫困生,更是一种想当然的推论。贫困与否只能是具体情境下的相对性比较,本无绝对标准。

富人捐款,多与少,向谁捐,在国内的争议历来就不少。争议背后所暗藏的一个重要认知倾向是:富人捐款是无条件的,且要捐向灾区、社会底层才算是真正的慈善。就全球的慈善现状来看,将慈善仅仅理解为对贫穷之人的扶持,其实是相当狭隘的。比如在美国,流向底层贫民的慈善资源,占整个富人捐款的比例其实并不大,教育恰恰是比例最高的领域。这既是因为教育具有社会普适性,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整个社会的未来,更是因为,慈善确实可以作为改善社会底层困境的一个重要力量,但这首先还是国家保障的责任。而将慈善与国家责任混为一谈,正是我们这里富人慈善引发争议的一个重要来源。

正如论者所言,与其追问潘石屹为何不向国内高校捐款,不如反思国内的慈善捐赠文化与相关制度。虽然近年来,中国富人捐赠的总量在上升,但整体而言,中国富人的捐赠比例还很低。这里固然与“不露财”的文化传统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捐赠激励机制的建设不足。比如在税收方面的激励上,比如成立基金会的门槛过高,慈善机构的透明度低等等。

国内新闻网报道,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融合,慈善无国界的特点将越来越明显。抱着“慈善国界论”的狭隘倾向,也将越来越被证明为落后并逐渐式微。因此,追问“为何不捐国内高校”,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慈善文化的一种投射。必须看到,在慈善上,无论是中国人走出去,外国人走进来,必将越来越频繁,这也是中国慈善融入世界的一个必然趋势。

归根结底,慈善行为都应建立在捐赠者自愿的基础之上,任何的外界强加要求,都只能破坏应有的慈善氛围。即便如网友质疑,潘石屹可能是“将来为SOHO中国储备人才”,或以捐赠人的身份为他的儿子将来入读哈佛“买门票”,其实只要符合法律要求,符合哈佛校方的规则,都无可非议。而“为何不捐国内高校”的疑问能够产生,本身就已经提供了太多的答案。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国内新闻热点 国内新闻网 潘石屹捐助哈佛 2014年07月25日 08:4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