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为何女性在争取薪水方面比男性更为保守

研究报告指出,女性在争取薪水方面比男性更为保守,甚至是偏向沉默的。曾有一份针对MBA毕业生的研究发现,大约二分之一的男性曾经透过谈判得到满意的工作,但是,八位女性当中却只有一位曾经利用谈判得到工作机会。据今日国内新闻反应,这种现象,在各种调查或实验结果中,不断的出现。我们忍不住问:…

研究报告指出,女性在争取薪水方面比男性更为保守,甚至是偏向沉默的。曾有一份针对MBA毕业生的研究发现,大约二分之一的男性曾经透过谈判得到满意的工作,但是,八位女性当中却只有一位曾经利用谈判得到工作机会。据今日国内新闻反应,这种现象,在各种调查或实验结果中,不断的出现。

我们忍不住问:“为什么?”是因为“信心”问题吗?是因为男性普遍在谈判技巧上比女性更擅长吗?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大胆争取,有错吗?

有理想有抱负的W教授在她的部落格分享她试图与NazarethCollege哲学系洽谈终生教职工作机会的经验。她开出以下条件:更高的起薪、一学期的有薪产假、学术休假(每七年一次的休假,应用于从事研究、或其他能提升该教授的学术成就,提升大学的声誉或使大学受益的活动)、每一学年新开课程的上限、并且延后就任时间。她在写给学校的信里写到:“我承认有些请求的确有其难度,请让我知道您的想法。”

根据W所提供的讯息,NazarethCollege毫不犹豫地让她知道她不再受到该校的欢迎。并简短的以“机构已决定撤销您的工作聘任合约,我们祝福您能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告知W结果。

W有做错吗?也许没有,至少根据《挺身而进(LeanIn)》这本书的建议是没有的。

女性在谈判桌上的表现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数字吧!有学者依据报告归纳出,女性在潜意识里是自我贬低的(我绝无贬低女性意思,这边看数字说话)。她们不要求与男性有相同的薪资报酬及福利,理所当然地也变得不敢期待。但这真的是因为“不试着争取”而造成的损失吗?

身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资深讲师以及WomenandPower计划的董事HannahRileyBowles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共同研究者发现,不管透过相关资料、从资深经理评估内部员工的角度,人们普遍对要求较高报酬的女性更为严厉。即便都是女性,也会对这些发声的女性提出较严厉或偏向传递较不利的言词(不过她们对男性也是同样的态度),简单地说,这些女性看不惯这些对薪水大作文章的人。

研究中,Bowles更进一步询问受访者,如果她们今天是求职者而非部门经理,她们会愿意透过谈判来达到目的吗?大多数女性的回答是,不会。因为她们担心谈判的对话会反过来伤害她们。Bowles因此认为,女性在以和为贵的观念下,在谈判桌上是比男性更为沉默的。

当然,男性积极要求报酬时也会被视为顽强或不讨人喜欢的。Bowles发现,不论甚么人,只要试着谈判就会看起来比较难相处。但是通常只有女性会遭受到不利结果:很多人表示他们较不愿意跟这些倾向谈判的女性工作,不管是作为同事、上司或是下属。这样的现象在薪资谈判时特别明显。“特别是关于钱这种具有争议性的热门话题。”

男女大不同?原因在于期待值不一样

造成这种偏见的一个原因是,用人主管对男性或女性的应征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在衡量女性方面有很多台面下的准则,评量者自己往往也没有发现。罗格斯大学的JuliePhelan和同事发现,当女性在求职或晋升的阶段时,一旦资历审核通过进行到面试时,公司便会将焦点转移到她们的胜任能力及社交技巧。但这样的情况却很少发生在男性求职者身上。

拿到现实生活中相比,W的经验正好与这样的解释符合一致。在她收到撤销聘雇合约的信件中认为,W的教学目标和他们并不一致,主要的撤销依据就是她适应该校的能力,而不是她的专业资格。结果,挺身而出的结果比沉默更糟糕。如果W仅仅表现出兴奋之情并埋藏她所有的疑问或请求,她现在应该已是NazarethCollege一员。

看完了女性要求加薪时可能遇到的玻璃天花板效应(玻璃天花板效应是一种比喻,指的是设置一种无形的、人为的困难,以阻碍某些有资格的人,特别是女性,在组织中上升到一定的职位),结论当然不是退回到谈判桌的最边边,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几个可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

让决定的程序更加透明化

我们发现,“模棱两可”是导致陷入传统思想框框或是性别差异的潜在原因,因为它让人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但是如果让求职、升迁、或是薪水福利的决定流程透明化,在一目了然的制度或规则下,反而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而且这是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好方法,毕竟在薪资谈判时,我们要改变的是拿到的那个数字,而不是改变世界(笑)。

如果一个女性领导者的薪资报酬比前任(男性)低,那最好明白的告诉她,这个决定是根据哪些因素。

策略性出击!(特别是那些现任或未来的女性领导者)

至少在性别效应这种社会观感还没改变前,你还是无法免疫。这不代表你必须事事妥协,不协商谈判,但是至少你可以机灵点进行策略性的出击!

首先,你的请求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让对方也能被说服。再来,你必须关心广大组织的利害关系,不是只针对“个人”的利益,而是让组织感受到,你之所以谈判都是站在为他们着想的出发点。这里可以用雪莉·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与Facebook周旋时的例子说明:

□她希望Facebook把她的谈判合理化。她告诉Facebook,“Facebook聘请我来管理营运团队,那我必须是个有本事的谈判者”,“如果她不擅长谈判,Facebook反过来还得担心她是否适任。”

□她希望向对方建立“我们站在同一条船上”的讯息。因此说出“这是唯一一次我们站在对立的两边”,也就是说“我很清楚,我们未来将为同一个团队效力”,藉此让对方感觉她也同时站在对方角度思考。

关注最新国内新闻:事实上,没有哪一个研究结果可以正确地告诉女性谈判桌上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才是最恰当的,因为其中有太多复杂的变量。不过上述提到的,的确给那些试着谈判的人一个不错的建议:让你的请求对应的另一方认为要求是正当而且是互惠的。女性谈判时这招特别管用,因为这会避免让你看起来太过度吹嘘,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成本,或者说让他们不会想排斥和你工作。

来场成功的谈判吧!

在我从人资转到营销领域苦蹲两年后,我的部门有一个职缺,如果可以争取到,除了职位晋升薪资加分外,对个人也是肯定。一开始我的直属上司一直拼命在日本跟韩国找人(因为公司组织架构,我的部门负责北太平洋区市场营销,所以找人就看哪一国人力比较吃紧,然后再互相协助),但是在苦寻半年一直找不到合适人选时,我嗅到了她想往台湾找人的意愿(事后证明,女人的第六感准到爆炸)。此时,我心里警铃大作,“此时不说话,难道等着被踢出局吗?”于是,我开始咨询各方专业意见,收集派得上用场的资料,准备在每个月的一对一面谈中提出争取这个位置的意愿。

整场会议中,我只用了两个重点。首先,我让上司觉得舍我其谁,我把过去两年的所有成果一一呈现,这听起来没什么,但我呈现的成就远远比我该做的、被要求的还多,充分表现出“我准备好了”的气势。要分享给大家的是,这个筹码不是一触可及,是我“用心”经营的结果,然后我在判断认为适当的时机时一次让主管看到。最后,我冒着风险告诉她(由于我知道我的上司非常满意我过去两年的表现),如果这个位置最后不是由我来担任,那我就必须向外找寻新的发展机会(当然,用非常婉转的说法,但意思相去不远)。

参加这个会议前,我其实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谈判破裂,我也打算好我的下一步了;幸好结果成功,皆大欢喜。过程中,我反而能让自己的立场看起来更坚定,但态度却舒服。整场谈判我赢在“掌握好时机”,以及创造双赢(Win-Win)的局面。

身为女性,即便平时处事多么有魄力,谈判真的不能来硬的(我也曾经因为太过强势而失败过),不能让人感受到威胁。威胁感一旦出现,谈判势必破裂。但是,谈判桌上,我们也不能一直很友善或是卑躬屈膝。

曾有文章提到女性魅力(femininecharm)如何为事业加分,以及怎么利用女性魅力是一种“让谈判的对象感觉良好而同意自己的策略性行为”。我想,我是懂得分析我的魅力(魅力的形式可以是外在或内在),然后在合乎情理法的范围内加以利用。

谈判,其实就是了解对方要的或最重视的是什么。但是你会发现,不管准备得多充分,真正上场时似乎都还是不够,然后事情往往会往你预料不到的方向前进。切记,永远不要只写一份剧本,准备的时候,记得把剧本分成好结局跟坏结局,那样能帮助你在实际协商过程中随机应变的能力。

谈判就像下棋一样,走错这一步很容易跟着走错下一步,然后全盘皆失。但是,如果你预先沙盘推演,原本成功机会看似渺茫的协议也会慢慢改善。协商过程就像老奶奶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虽不是立竿见影,但至少不会停滞不前。有时候短暂的损失也是一种得到,一种养分。



(资讯责编:张露 )
标签:女性 争取薪水 最新国内新闻 今日国内新闻 2014年07月21日 09:2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