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接连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公安部部署加强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工作,其中要求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
关注最新国内新闻,15日广州301路公交车纵火案,显然是促成这些措施迅速的直接原因之一。利用公交工具实施暴力行为,以报复社会、发泄私愤,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抓获并招供,但其造成的社会伤害,却无法即时治愈。置身广州,就不难感觉到人们心有余悸。
我就生活在广州,虽然很少乘坐301路公交车,但它的行驶线路却和我经常乘坐的路线高度重合,故而一想到惨况,心中就有挥之不去的阴影,也难免忐忑不安。而一旦出行,势必在选择交通工具上,不得不先犹豫,再纠结,特别缺乏安全感。相聚议及此事,无不心情沉重,有为缓和凝重的气氛,调侃说还是骑自行车吧,那样更安全,更环保。而其他人听了,仍无动于衷,也无话可说,真是想苦笑一下也艰难。
在这样的紧急状态之下,肩负公共安全的部门及时行动起来,积极采取措施,严防死守,补缺堵漏,针对公交暴力犯罪形成高压和威慑态势,显然是顺应形势之举,可以迅速化解危机,缓解群体焦虑,有助于稳定公众情绪,帮助公交车乘客尽快找回和恢复失去了的安全感。不过,也不能否认,紧急状态不可能、也不应该成为社会常态。事态之所以紧急,正在于其来得迅猛,异于常态而难以为继,所以应对之道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是治标之道,不可能长期持续。
具体而言,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都配备安全人员,以及使用技术手段增加安全设备这一措施上,就目前的严峻的公交安全态势看,确实必要。但其中显见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最直观的,即时要大幅度地增加人力、财力,特别是在全国各地警力普遍不足情况之下,如何迅速推行,就是一个考验;即使资金来源筹措和人员招募组织不成问题,也势必加大财政负担,增加社会成本。而且,这样的严打严防严控的态势,如何管理并长期保持在高水平并持续下去,也是一个巨大的调整。
据国内新闻网报道,非常情况用霹雳手段,针对病灶下猛药,以迅速遏制公共交通安全的恶化,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只是,同时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治标之策,顶多是根治公共交通安全隐患的第一步。而要彻底杜绝公共交通安全的隐患,仅仅在交通安全的终端——公交站点和公交工具上——采取强化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公共交通安全,只是整个社会安全体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脆弱和强健,必须以社会整体安全为基础,无论人力还是财力,更多地投入到这一基础之上,固基强本,才是治本之道,也才是公共交通安全长治久安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