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为了拆迁补偿款“假离婚” 政策漏洞谁来补

关注今日国内新闻,为了能在拆迁中获得更多补偿,贵阳市南明区云关乡多个村近来出现大规模假离婚和买卖户头现象,有一个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已离婚。按户补偿催生了应对手段“翻新”。当地的道路建设拆迁中,在确权审核时握有大权的当地两名村主任先后被抓。他们被指一方面纵容村民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

关注今日国内新闻,为了能在拆迁中获得更多补偿,贵阳市南明区云关乡多个村近来出现大规模假离婚和买卖户头现象,有一个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已离婚。按户补偿催生了应对手段“翻新”。当地的道路建设拆迁中,在确权审核时握有大权的当地两名村主任先后被抓。他们被指一方面纵容村民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款,另一方面带头作假为己牟利。法律人士认为,买卖户头的村民涉嫌诈骗罪。

不可否认,村民采取假离婚和买卖户头的办法,都是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偿款的行为。但是,对两者应当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拆迁买卖户头”的做法,按照诈骗罪追究当事人责任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而,“拆迁离婚”行为却与此有着本质区别。离婚虽然与社会道德和秩序不符,但归根结底只能算是投机取巧地利用拆迁补偿规则,是拆迁补偿制度本身有问题、有漏洞,才让村民钻了空子,并不能上升到刑事犯罪的高度。

从法律层面来看,假离婚本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它只是我们人为的主观认定。在法律上,只要通过法定程序从民政部门取得了离婚证,就算离婚。而且,没有法律规定夫妻离婚后不能继续生活在一起,换言之,不能因为继续生活在一起就不算离婚。况且还有不少“拆迁离婚”的人群假戏真做,在“假离婚”后又与他人再婚。从这个角度说,很难认定“拆迁离婚”人群存在诈骗罪的“虚构事实”这个前提。

事实上不管是投机取巧运用规则的“拆迁离婚”,还是“拆迁买卖户头”,归根结底都是政府出台的拆迁补偿政策本身不公平、有问题,逼得村民想出一些有悖道德甚至不合法的对策。农村人的房子基本上是自家盖的,面积比较大,少则一百多平方米,多则几百平方米。而且有些村民没有分家,一户就是一个大家庭,有十几口人。一些地方的拆迁补偿政策,简单地根据家庭户头数或者人口进行分配,使得村民得到补偿的住房面积比原有住房面积大幅度减少。像住宅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只补偿三四百平方米,怎么能让村民接受呢?他们便想方设法钻政策的漏洞了。

因此,即便“拆迁买卖户头”涉嫌诈骗罪,在追究法律责任时,应该考虑到起因是拆迁补偿政策本身不公平这个情节,以及没有造成实质性危害这一后果,进行从轻处罚。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当反思拆迁补偿政策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修改,让拆迁补偿更公平、更合理,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法律的打压。

更多关于国际国内新闻的内容,请关注优府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国际国内新闻 今日国内新闻 拆迁离婚 2014年07月15日 10:5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