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逼迁”23年断水电背后的公民权利之殇

关注最新的今日热点话题,今年54岁的陈运弟是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的下岗职工。因为他家附近要上马一个名为“海日丽兴隆度假村”的项目,他和家人被要求搬至他处,因为认为新的安置点房屋太小及赔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拒绝搬迁,后来便被断了水电,这一断就是23年。日前,在媒体的关注下,当地相关部…

关注最新的今日热点话题,今年54岁的陈运弟是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的下岗职工。因为他家附近要上马一个名为“海日丽兴隆度假村”的项目,他和家人被要求搬至他处,因为认为新的安置点房屋太小及赔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拒绝搬迁,后来便被断了水电,这一断就是23年。日前,在媒体的关注下,当地相关部门终于恢复了他家的供电。



因不满开发商的补偿协议拒绝搬迁,便遭遇断水断电的变相“逼迁”,这样的桥段在拆迁故事中并不具备太多的“典型”意义。只不过,当这种被迫的无水无电的日子被拉长到23年之久,各种的辛酸与荒诞已然不能再让人选择见惯不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制造与默许了这一长达20余年的公民权利之殇?

23年中,陈家人并非只选择沉默与忍受。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被“踢皮球”,最终不了了之;甚至信访行动在未引起媒体关注前,也同样石沉大海。长达20年的权利救济申诉无门,令人诧异。如果说被逼迁源自强势的开发商与政府的财政冲动的联手,那么,权利救济的落空,则指向某种更大程度上的失范与失语。

较之于谴责与追问无远弗届的行政式强拆的存在,更值得关注的还有那句被重复太多遍的“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常识。这种常识在陈家的遭遇中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反证:农场领导将责任推给供电部门,供电部门则称不知情。不难想象,在当地各部门惊人一致的沉默之中,陈家人的权利救济是何等艰难。也正是在这样的噤若寒蝉中,尽管陈家人多次寻求帮助,但不仅次次无果,且连谁应该对于断水断电一事负责都成了“罗生门”。

如果说不满补偿协议而不愿搬迁就被断水断电,象征着拆迁事务中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博弈失衡。那么,23年的权利之殇则是权利无救济下的必然厄运。直至家人在自家树木被强挖后遭遇殴打,被网友曝光于网上并获得省级媒体的关注,陈家的厄运才算走到终点。但这一切来得如此迟滞又是如此偶然。甚至我怀疑,如果不是陈家在无电无水的艰苦条件下,培养出6名大学生所映衬出的“励志”色彩与反差,权利救济能否实现,仍然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拆迁强权的限定,国家多个部门早已有明文规定。但在现实中,类似陈家的这类“逼迁”遭遇,因为权利救济渠道的匮乏,甚至引发悲剧。

陈家被断了23年的水电,终于再度亮起,但在公民权利的保障与救济上,仍有太多的暗礁与昏暗之处,亟待被更有力的制度纠偏照亮。在拆迁程序上限定行政权力之外,还须修补公民权利的救济漏洞,打造可被期待的权利救济之道,方能兑现更文明的拆迁。



(资讯责编:任波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