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初涉职场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教育

毕业生初涉职场都会有一个过渡期,从学校转入社会这个转变让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有时甚至会遭遇梦想到现实的落差。据最新资讯动态了解:专家指出,领导要多一点指导,家长应降一点期望,毕业生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教育。“你不要以为进来了就了不得了。”当着办公室所有人的面,黄楚的主任,…

毕业生初涉职场都会有一个过渡期,从学校转入社会这个转变让毕业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适应,有时甚至会遭遇梦想到现实的落差。据最新资讯动态了解:专家指出,领导要多一点指导,家长应降一点期望,毕业生需要更多的训练与教育。



“你不要以为进来了就了不得了。”当着办公室所有人的面,黄楚的主任,一位50多岁的老太太,指着他的鼻子大发脾气,“连简单的报告都写不好,文笔也不怎么样!”黄楚上班后写的第一份报告就这样被主任重重地摔在了桌上。“我当时特别委屈,感觉很没有面子”。

22岁的黄楚,今年刚从湖南大学毕业,就职于北京某IT公司。遭此打击后,好几天他都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没想到自己连报告和申请都写不好。”再加之刚进单位时,总是做些杂活,黄楚干得很郁闷,几次想跳槽。

但今天接受采访时,他高兴地说,“已经有了具体负责的领域,而且在经过4个多月的调整和适应后,开始能平静地审视自己了”。

近段时间,编辑部陆续接到几位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电话或邮件,他们无一例外都用“郁闷”这个词来抒发工作初期的感受。“我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适应期,但真的很难熬、很迷惘。”一位署名“何去何从”的读者在邮件中这样写道。

遭遇梦想到现实的落差

在采访中发现,工作上的挫折感、较低的收入以及人际关系的失调,很容易让刚刚出道的大学毕业生陷入情绪的低潮,甚至厌倦和害怕工作。

蔡丽丽今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北京某出版社。第一次报选题就顺利通过,但这种自信没有保持多久,自认为会很有市场的第二个选题被全票否决。“没有一个人支持我,现在想起那种孤立无助的感觉,我还一阵害怕。”蔡丽丽说。

她理想中的出版社,“工作应该很有挑战性,而且付出会有很大的回报。”但让她颇感失落的是,“由于回款特别慢,一些奖励变成了空头承诺。”这种情况出现几次后,蔡丽丽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不想做的念头经常冒出来。“最初拿到一份书稿,看得很认真,一心想编好,现在就不想看了;最初报选题,满怀希望能通过,现在感觉报与不报都是一个样,反正都看不到回报。”

和蔡丽丽一样,低收入也成了赵全的心病。一直想做记者的他,任教于西安一所重点大学。

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条时,他的心凉了半截:1500元,离来之前听说的3000元相差甚远。让他郁郁不乐的还有院里安排的第一门课,“不是专业课,而且我都没学过,备课特别辛苦。”

接到电话时,赵全正怒气冲冲地从教室里出来,“上课铃都响了6分钟了,一个学生都没来。”与期望中反差过大的待遇、学生经常迟到旷课,让初为人师的赵全感觉失去了授课的激情。“20多岁的年纪,怀抱着许多梦想,遭遇现实的落差后,肯定会有一些不适应。”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杨放如看来,每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一个适应期。她在多年的临床治疗中,还遇到不少在适应期出现心理障碍的毕业生,在接受治疗后,他们大都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一位从小就很注重个人形象的女孩,大学毕业后做了公务员。同办公室的两位领导性格迥异,她不知道该如何适应,连穿衣说话都觉得左右为难,最后严重得要辞职。

首都师范大学的蔺桂瑞教授在一次针对即将离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培训中发现,有90%的毕业生对社会有恐惧感,觉得社会复杂,担心自己无法适应。

大学生毕业前需要就业适应性教育和训练

“每个人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后,都会不适应,因为在熟悉的环境中有一种内在的安全感,当环境变化后,这种安全感就丧失了,在建立新的安全感之前,就会觉得很不踏实。”同时还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的蔺桂瑞教授说,“而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人生最重大的转折之一,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转换过程,因此适应难度相对较大,磨合期较长,而对适应能力的要求更高。”

蔺教授认为,通常刚工作的毕业生会因为角色定位不准、对工作不熟悉、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之间的转化问题、不会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和恐惧心理等原因,而出现适应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则会发展为抑郁症等严重心理障碍。据她了解,在教师和外企等行业中更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前者面临业务压力的同时,还要面对众多性格各异的学生,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而后者则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和激烈的竞争。

到底有多大比例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会出现适应问题,目前,还没有见到类似的大规模的调查。但杨放如副主任建议,“在上岗前,最好能对毕业生做一次全面的心理测验。”在她看来,学校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交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等与就业状态密切相关的教育,对大学毕业生顺利地度过工作初期的适应期会很有帮助。同时,工作单位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系统地学习单位的工作制度、管理模式、人际交往方式等,都将有助于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当遭遇工作上的挫折和困难时,应当敢于寻求帮助,找亲人朋友或者心理医师倾诉。要寻找一些替代品,比如音乐、运动等,转移注意力。还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不要过高估量和要求自己。当自我调节不管用的时候,要及时就医。”杨放如说。

大学毕业生进入新环境后产生不适应,完全是正常现象。对此,蔺教授认为,社会应当以宽容的态度接纳,家长和领导不要寄予过高期望,当他遇到困难时要进行具体指导,并能够宽容和理解。“单位还可以多组织活动,促进新老同事之间和新同事彼此间的了解和交流,丰富生活。”


更多职场资讯,请关注太原代理记账-优府网http://www.publiczc.com/,欢迎分享转载



(资讯责编:张露 )
标签:初涉职场 最新资讯动态 2014年05月13日 09:27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