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保护被寄养人合法权益先要规范管理

立法首先是规范公权力,而不仅仅是便利公权力“管理”私权利。一面是政府收养能力不足,一面是孤残儿童数量居高不下。这对矛盾短期内似乎仍看不到解决的迹象。因应而生的是民间收养乱象与寄养失范。日前,民政部就《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规定,寄养家庭成员侵…

立法首先是规范公权力,而不仅仅是便利公权力“管理”私权利。一面是政府收养能力不足,一面是孤残儿童数量居高不下。这对矛盾短期内似乎仍看不到解决的迹象。因应而生的是民间收养乱象与寄养失范。日前,民政部就《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规定,寄养家庭成员侵害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今日最新资讯动态,媒体挑出上述内容突出报道,显示出媒体所认同的议程设置。但它只反映了这样的现实:寄养儿童被侵权甚至被侵害的情况并不鲜见。而从立法技术上看,不管这个“办法”有无出台,“寄养家庭成员侵害寄养儿童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都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也都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如何究责,在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体系中,都已有了现成的规定。一个部委颁行的“办法”,无权去规范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那是法律的领地。

更多媒体聚焦于“寄养条件”。如“意见稿”中明确,寄养家庭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家庭成员人均收入在当地处于中等水平以上;家庭成员未患传染病或精神疾病,以及其他不利于寄养儿童成长的疾病;家庭成员无犯罪记录,无不良生活嗜好,关系和睦,等等。将寄养条件规范化、具体化甚至标准化,当然是必要的。最大限度保护被寄养人合法权益理当成为制定这个“管理办法”最优先的立法指向。

但同样必要的是,一方面,应吸取收养条件过高导致违法的事实收养屡禁不止的教训,使寄养条件趋于平衡与合理;另一方面,还应强化形成寄养之后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走访、探望、调查等等都是监管制度的组成部分。立法首先是规范公权力,而不仅仅是便利公权力“管理”私权利。

在不影响被寄养人的前提下,如何通过信息公开引入社会监督来确保寄养的规范化,也是一大挑战。一纸《家庭寄养管理办法》不能仅指向如何规范“寄养”,更要指向规范“寄养管理”。基于程序正义,部门主导的立法总让人心怀忐忑。一些职能部门与民间人士假手寄养合谋骗取国家补贴,这样的丑闻常有曝光,不时震惊着民众的眼球。这让民政部也不免有了“立法部门化”和“部门利益法制化”的瓜田李下之嫌。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主持制定与“收养法”并行的“寄养法”,或更合乎这部“法”本身的规范性意义。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寄养管理 规范收养法 最新资讯动态 2014年05月10日 09:4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