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对“拒红包协议”不必要过度敏感和解读

按照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从5月1日起,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双方要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和贵重礼品;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和患者签署此协议,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该通知下发后,“拒红包协议”引起…

按照今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关于医患双方签署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的通知》,从5月1日起,医疗机构和住院患者双方要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和贵重礼品;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和患者签署此协议,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该通知下发后,“拒红包协议”引起舆论争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质疑,认为让医生签拒收红包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也是不尊重医学的体现。前段时间,北京几家医院试行签“拒红包协议”,约有半数医生不买账,一些医生认为这种方式太不含蓄,对医生不够尊重,应在提升医生正当收入、让医生更体面地工作、深化医改等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根治“红包”问题。一项涉及医院管理和医患关系的规定,从出台之时到试行期间均引发争议,应该说是不多见的,其中反映的舆论关注重点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值得引起重视和认真探究。

今日热点话题,对于医生收红包、患者送红包首先是一种不正之风,红包达到一定数额则构成商业贿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责任。不过,“拒红包协议”却是一种软性协议,签署这个协议的目的,是要以一种严肃、规范的形式,督促医患双方作出不收、不送红包的承诺,并依据这个白纸黑字的承诺,监督医患双方严守不收、不送红包的原则。

虽然法律法规对遏制红包有具体规定,但“拒红包协议”本身不具有法律效力,也没有问责惩处的条款,而主要是医患双方作出的一种宣示,或者说是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的一种仪式。它不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惩戒发挥作用,而是通过强化医患双方的自律发挥作用,这种自律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一方面要看“拒红包”承诺能给医患双方带来多大的道德压力,另一方面,则要看当下的社会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冲抵这种道德压力。因此,对“拒红包协议”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应抱太高的期望,不能指望光靠这一纸协议,就能立竿见影禁绝收红包、送红包的行为。

“拒红包协议”之所以受到批评,主要缘于批评者对其目的和作用的误解。批评者认为,仅凭这样一份没有法律效力的软性协议,仅凭一张没有问责惩处规定的承诺书,并不能约束医患双方的行为,更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收受红包,不能根治医疗领域的商业贿赂,因此,签署“拒红包协议”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其实,从医疗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到医生、患者,人们都很清楚,签署“拒红包协议”并不是万能的,这个协议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谁也没有指望签署协议就能彻底杜绝红包。而按照批评者的逻辑,签署“拒红包协议”就必须要彻底根治红包顽疾,否则这项工作就没有意义。这实际上是要求“拒红包协议”承担无限责任,批评者的要求超出了“拒红包协议”的责任范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至于说签“拒红包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持这种看法的人,多少有些过于敏感了。在医生收“红包”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情绪远未消除的情况下,希望医生以白纸黑字的书面文件,作出不收“红包”的承诺,以此向患者表达恪守医德、严格自律的诚意,这个要求并不算高。更何况,签署“拒红包协议”并非单方面的要求,患者也要受这一纸协议的约束,如果说签署协议是对医生的侮辱,岂不意味着也是对患者的侮辱?

理性认识“拒红包协议”的有限责任,就能理性认识签署“拒红包协议”与根治红包之间的关系。签署协议虽然不能根治红包,但如果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够承担起其有限责任,就有助于强化医患双方的道德自律,增强医患双方的互信互谅,推动形成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而遏制医疗行业的商业贿赂,从根本上解决红包顽疾,需要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医改各项措施,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包括严惩收受红包的行为。这两者是并不矛盾的。

医患双方签署“拒红包协议”,当能不负其有限责任,这项工作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拒红包协议 侮辱医生 今日热点话题 2014年05月02日 11:3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