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兰州水污染:因“机密”而出现的监管漏洞

据国际国内资讯报道,4月11日兰州发生水污染事件之后,水质安全再一次高度牵动人们的神经。有专家称,水源地或仅50%合格,目前水质情况很糟糕,但有多糟却是个机密。或许,大家认为专家所称的机密,是一种夸大的说辞。但过去种种关于环境保护、水污染新闻,都证明“机密”这种说法的存在。涉及亿万人饮水安全…

国际国内资讯报道,4月11日兰州发生水污染事件之后,水质安全再一次高度牵动人们的神经。有专家称,水源地或仅50%合格,目前水质情况很糟糕,但有多糟却是个机密。




或许,大家认为专家所称的机密,是一种夸大的说辞。但过去种种关于环境保护、水污染新闻,都证明“机密”这种说法的存在。涉及亿万人饮水安全的水质污染情况是机密,而污染企业也成了机密。无论机密之说是否成立,这显然已经行政部门回避信息公开与监督的挡箭牌。要知道,随意以“机密”的名义,剥夺社会公众的基本知情权,岂非是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歪曲和滥用?

实际上,被“机密”所遮蔽的现实却是,中国每年发生水污染事件达1700起,近3亿农村局面饮水不安全,90%以上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近百处癌症村出现,水源地或仅50%合格,2/3水厂无日检能力,近半无任何监测手段……

这是多么的触目惊心,背后所呈现的是因“机密”而导致水源地水质“无法”监管的现状。一方面,囿于利益无法监管。有监管能力和执法资格的机构,往往出于利益或经济发展大局的考虑,缺乏执法的积极性。而在这个过程中,深受污染之害的普通老百姓,能够看到污染却没有发言权。

另一方面,太原工商注册代办囿于制度设计无法监管。尽管历经四次审议和反复修改完善的《环保法》修订案刚刚通过,其中对污染企业处罚不设上限。但法律的威慑力常常因执行不力而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在现行法律中,只有管理地表水的,却尚未有一部法律是专门针对地下水环境的,而我们看到关于水质污染的,多存在于地下水的监管环节当中。

在权力部门配置上,水资源归水利部门管,但水资源所在的地质属于国土资源部门系统的事,与此同时,国土系统又不管理环境问题,而专门管理环境的环保部门,在地下水领域又没有明确的管辖权,而环境问题所依照的法律《环境保护法》里,也没有谈到地下水环境问题。所以,在制度监管上真的是无法可依,故而无法监管,成为环境监管的一个巨大空白。

在这种双重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社会把希望寄托于环保组织和媒体曝光。但是,环保组织又因法律的限制,纵然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调查有积极性,但对违法企业的直接诉讼受到诉讼主体的限制。兰州水污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几次诉讼都以诉讼人不具备诉讼资格唯有法院拒绝立案。社会公众曾要求监管部门强力监管时,理由却是能力有限,希望全社会对污染进行监督。可当媒体监督、社会监督进行时,节骨眼上职能部门便以“机密”为由,让污染继续下去。

不能再以国家机密推卸环境监管的责任,这已经是社会的共识。曾经一度为“机密”的PM2.5,已经走向了公开,那么水质情况的“机密”,还需要被隐藏多久呢?



(资讯责编:赵雅敏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