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童工社群极化现象 只有更加重视才能进一步消退

聚焦今日的社会资讯,前不久,深圳一家工厂被媒体曝光,使用不少来自四川凉山地区的童工。于是,当代中国的童工现象,再度引发舆论关注。童工现象从来都令人痛心和痛恨。可以说,童工,是少数几项人们能够爱憎分明的事情。对童工现象的痛心和痛恨,激发起的是人们最基本的情感和情绪。情感一介入、情…

聚焦今日的社会资讯,前不久,深圳一家工厂被媒体曝光,使用不少来自四川凉山地区的童工。于是,当代中国的童工现象,再度引发舆论关注。童工现象从来都令人痛心和痛恨。可以说,童工,是少数几项人们能够爱憎分明的事情。



对童工现象的痛心和痛恨,激发起的是人们最基本的情感和情绪。情感一介入、情绪一起来,人们立刻就会选择自身的立场,并且十有八九会选择反对童工的一方。这一选择站队,并且这种选择呈滚雪球式膨胀的现象,在社会学上有个专有的概念叫“极化”。

人群的情感一旦“极化”,下述三件事情几乎就会成为必然。

一是生成极化的原初事件或现象,变得不再那么重要,而是退居到次要、配角的地位;在许多情况下,人们甚至都忘记了事情的缘起,或者干脆就视而不见。人们会用情感更浓烈的价值判断、道德判断来替代缘起的问题,重新聚焦。比如,在本次凉山童工事件中,极化之前的问题是“童工太可怜”、“雇佣童工太不道德”,极化之后的焦点变成了“政府得负起救助童工的责任来”。这意思是说,焦点或问题,会因极化而发生前后变化。

二是极化中的群体会主动寻找甚至创造对立面,并把情感的宣泄集中投注在对立面上,把“好恶”映射为“是非”,把内在情感加强成宣传口号,把个体激动上升到社会涌动。这个“好恶”的“是非”化,是一个关键点。它对参与者个体,起到了自我肯定、自我加强,甚至自我超越、自我解放的作用;对参与者群体,起到了达成一致性共识的作用,起到了“滚雪球”般的扩张效果,起到了对压倒性胜利的自我肯定,从而进一步壮大了己方的阵营。本次争议中,赞同使用童工的一方受到不少批评,“是非”化之后,批评口号就成了“赞成童工是何居心!”

三是对立的一方会进一步裂解成几个更小的群组。有意思的是,这些更小的群组之间常常会出现意见的分歧、竞争甚至对抗,有时,这个分歧或对抗还会发展到非常激烈的程度,甚至到达走极端的地步。比如,童工的非反对派中,有人是“童工是次优选择”派,有人是“童工需要教育替代”派,几派之间的交锋回合不可谓不密集、争论不可谓不激烈。

一句话,“极化让事情起了变化”。一旦“极化”发生,童工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私人合约的选择问题,而是变成了一个国家公共品提供与否、如何提供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微观的、居民家庭部门的经济收益权衡问题,而是变成了一个宏观的、社会治理的承诺问题;主体就不只是童工、童工家长和雇主,重心就落到了大众(舆论)、政府这两个大宗。简而言之,极化把私行变成了公事。

“极化让事情起变化”、“把私行变公事”,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极化是一个周期现象。每一轮,每当童工问题浮出水面之时,群体的极化过程就启动了,于是,“事情就起了变化”,童工问题的重心就从经济移到了社会,从经济问题变成了社会问题;更确切地说,焦点就变成了大众对政府如何禁止雇佣童工的恶行的“承诺评审”,如何对童工实施基础救济和更有制度性保障的“提案表达”。在周期的下半程,当童工问题离开公众视野中心时,极化也随之消退了,童工合约就在很大程度上复原为一个经济安排,更大程度上回复到传统经济规律的制约,经济学者的那一套开始表现出几分道理。

更一般地看,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目前的程度,极化现象正变得越来越频繁,不只是童工,许多被人们的直觉所简单否定、能够轻易调动人们的基础情感的事项,都会诱发极化现象的发生。社群一旦被极化,政府就不得不走向前台,接受人们对政府过去所为的“承诺评审”,响应人们对政府未来可行的“提案表达”。而互联网的高效传播,又进一步提高了单次极化的力度,提高了极化现象出现的整体频度。如何有效和积极地应对极化现象,已经成为政府需要正视的课题。从目前的应对来看,有关部门并没有有效地掌握相关的规律,还处于比较低效和被动的状态。

回到童工现象,令人不那么愉快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童工还将反复回到人们的视野,人们还将反复被对童工的痛心和痛恨所极化。

好消息是,随着人均GDP的快速走高,中国中产社会的加速形成,产生童工的要素环境正在起变化,正在从根本上获得改善。从更长的周期、更大的趋势看,童工的使用正在局限到一个越来越狭小的范围。

至于童工现象是不是仅靠政府、纯靠政府就能获得妥善解决?答案可能并不那么十分肯定。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是童工现象在整体上的退却,一方面是社会慈善力量的发展,两者间的交集正在坚实有力地扩大,正在生成许多富有活力的安排,这些安排是有助于童工现象进一步消退的。

小结起来,童工不仅是童工家庭的经济决策问题,更是一个社群极化现象。关于后者,关于社群的极化,我们重视的还不够充分,我们需要对社群的极化给予更多的重视。

更多精彩

注册公司888元http://www.ccozone.com



(资讯责编:任波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