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乌克兰危机缘何成为中国的“烫手山芋”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一直秉持中立的立场,期间外交部门虽有表态,但基本上是按一贯的做法,表明中国对乌克兰局势发展十分关注,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希望乌克兰的统一和完整不被破坏。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与中国国家主席,以电话外交的方式讨论乌克兰问题…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中国政府一直秉持中立的立场,期间外交部门虽有表态,但基本上是按一贯的做法,表明中国对乌克兰局势发展十分关注,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并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希望乌克兰的统一和完整不被破坏。

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曾与中国国家主席,以电话外交的方式讨论乌克兰问题,但习主席只是表明了中国表示理解的原则立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马航失联后,也以电话外交的方式,对云南恐怖事件表示慰问外,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讨论了乌克兰问题,习近平仍以外交辞令给予答复,表明中国政府希望乌克兰领土完整。

在乌克兰国内危机问题上,俄美两国领导人都希望得到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在目前世界格局的现状下,实际上是给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出了一道难题。中国政府不可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保持中立,因为乌克兰同样有中国的利益所在。

美俄两国展开对乌克兰的争夺,实际上是两国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的一次摊牌,两国达成一致意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俄两国都想得到中国政府和领导人的支持,使乌克兰问题成为中国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中国争议应如何应对乌克兰危机,成为中国处理地区事务确保中国最大利益的一次考验。

由于近年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走得很近,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俄两国都能互相关照,在抗衡美国强权斗争中,两国有着维护各自利益和双方共同利益的默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得到改善,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使中美两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往往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共同点。但美国政府战略东移亚洲,阻止和遏制中国崛起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在日菲等国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上,美国政府显然采取的选边站的立场。

所以,在乌克兰国内危机问题上,如果中国政府支持俄罗斯,显然乌克兰将因为克里米亚独立走向分裂,对中乌两国之间业已形成的经济军事合作极为不利,将使中国的切身利益受损。如果中国支持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立场,走向分裂的不可逆转的乌克兰局势,也只能使美国及西方国家,让分裂后的亲西方的部分乌克兰加入欧盟,中国在与俄罗斯脑浆的同时,最终将什么也得不到,这就是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保持中立的根本原因。

针对乌克兰危机问题,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王海运表示,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对抗双方唇枪舌剑,甚至剑拔弩张。国际社会关于“冷战再起”甚至“热战爆发”的担忧日益增大。尽管新冷战的可能性不大,俄与西方大国大打一场的可能性更小,但发生全面对抗甚至擦枪走火的危险难以排除。

乌克兰危机虽然发生在万里之遥,但是对中国战略利益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不仅关系到中乌经济、军事合作,而且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关系到中国的国际道德形象以及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欧盟关系的未来。

中国有条件在缓解乌克兰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借此增强国际地位、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一定意义上讲,以积极姿态推动乌克兰危机降温,既是中国的国际责任,也是中国树立大国形象、提升大国地位的难得机遇。

因此,在处理乌克兰国内危机上,中国政府要勇于出手发挥中国的独到作用,进行积极斡旋表明中国原则立场,既不倾向于俄罗斯也不依附于美国及西方,从国际道义出手关切中国的切身利益,使整个乌克兰人民感受到,中国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中国才是可信赖的兄弟国家,不管最终乌克兰分裂与否,是他们均切身体会到中国没有私心。这样才可能避免危机四伏的乌克兰,成为中国外交战略手中的一块“烫手山芋”。


(资讯责编:丁俊龙 )
标签:乌克兰 危机 中国 烫手山芋 俄罗斯 2014年03月16日 06:41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