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月的僵持,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形势在上周突然发生巨变。流血冲突之后,总统仓惶出逃,议会临时掌权,未来局势不明。
这是一场乌克兰内部的革命,还是重回冷战,乌克兰成为俄罗斯和欧美较量的战场?从国际媒体的反应看,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冷战再现,乌克兰成为俄国和西方角力的棋子。果真如此的话,鉴于乌克兰有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千多万的人口,那真是一颗好大好大的棋子!
认为这是重回冷战的人,似乎很有根据。因为这次游行的起因,关乎亚努科维奇总统领导下的乌克兰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选择问题。那就是,在经济困顿之极的情况下,乌克兰是应该向西看,和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还是要重新向东,接受俄罗斯的援助?亚努科维奇先西后东的做法,触发游行。
游行发生后,欧美和俄罗斯互相指责对方“粗暴干涉”乌克兰内政。美国国务院高官谈论选择乌克兰的领导人,让俄罗斯人极其愤怒。俄罗斯颇有国际影响的RT电视台还说,基辅游行中的骨干,其实就是十年前“橙色革命”中的团体,他们还出现在埃及开罗的游行中,这群“职业革命家”,拿的是美国人的钱。欧美则一直指责普京是在花钱“买下”乌克兰,借此重温“俄罗斯帝国”的好梦。
然而,即便外人言之凿凿,乌克兰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他们是棋子,他们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外部势力。支持把亚努科维奇赶下台的人接受采访时,说这是革命。乌克兰民众在十多年来的政治斗争中已经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可以改变政府的。只不过这次改变来的更激烈,风险更大。用一个参与游行的反对派的领导人的话说,他告诉参与游行的人,“我们这次要么就赢,要么就进监狱,”而追随者仍然义无反顾。有基辅市民认为,这就是乌克兰近年来的斗争培养出的民众革命素质;而那些多处在乌克兰东部、支持亚努科维奇的人称,这是基辅的“激进分子”的造反,他们居然不顾亚努科维奇是不折不扣的民选总统的事实,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要在基辅成立非法政府。总之,他们甚少说到国际背景,也就是冷战。
如果详细回顾事情的发展,这场变局,革命的色彩要远远重于冷战的色彩,即便人们很习惯地想到冷战二字。也就是说,乌克兰的动荡,国内民众的政治诉求和斗争的因素,远远超过国际势力的影响。
十多年来,乌克兰几乎没有安宁过,你争我夺,似乎政坛上熟悉的面孔,几乎没有“真正的好人”。亚努科维奇固然不是,而他的对手尤申科和季莫申科,一个治国无方,另一个更是官商勾结的代表。这样看遍政坛无好人的现象,发生在乌克兰实际上并不奇怪。这个国家不仅有文化分歧(西部说乌克兰语,东部说俄语),而且有传统工业和后来的新贵之间的摩擦,更有向往欧美的青年一代(不分东西部)和怀念苏联时代的老一代(主要在东部)之间的“代沟”。在经济屡屡陷入困境之时,几乎没有哪个政治人物可以让各方满意。相反,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被动和革命。看看泰国,没有文化上的分歧,红衫军和黄衫军之间的争斗,也已经快十年了,还是毫无结果。泰国可是和冷战没有任何关系的。
所以说,并不是有冲突,有国际背景卷入,就一定是冷战。当然欧美和俄罗斯在乌克兰角力,那是肯定的,但他们不是主导因素,还不到冷战地步。
更何况,亚努科维奇在逃亡,乌克兰紧锣密鼓地准备五月份选总统、六月份选议会之际。俄罗斯和欧美虽然互相不满,但他们领导人一直都在沟通之中,为保乌克兰局势不再恶化而电话不断。要想稳住乌克兰,解决乌克兰经济危机可能是重要一环。有人说,此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该是最适合帮助乌克兰的,而IMF总裁拉加德女士2月25日在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中,回答涉及乌克兰问题时则表示,IMF等乌克兰成立欧美和俄罗斯都能接受的政府和领导人后才好决定——这样的回答是否也意味着她对欧美和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合作”抱有希望?
问题是,外界固然忙外界的,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民众能否自己能否找到一个或一群各方都能受的政治人物,避免分裂、真正拥有一个有效、不贪腐的政府?亚努科维奇固然不行,季莫申科也不是个好的选择。用一名基辅市民接受采访时的话说,“乌克兰需要新鲜血液”。如果内斗继续恶化,政府继续无能,对立群体不能妥协,那么乌克兰持续革命的结果,可能导致国家更加动荡,乃至分裂。那时,欧美和俄罗斯之间,就真的要在这个地区冷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