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安倍第二次执政之后,政府把中国当作对手的意识更强了,一年多来频繁出访,欲寻求对中国的海上包围圈。安倍对东盟各国大送秋波,与中国争夺非洲。日本是个危机意识很强的民族,日本的不安源于亚洲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国的崛起令日本感受到危机。安倍政权正积极着手走上修改和平宪法、行使集团自卫权之路,其背景心态就是与中国争夺亚洲霸主地位,在经济实力上被中国赶超的情势下,极力要通过国防、军事等渠道保持与中国抗衡的态势。去年底,安倍不顾美国的事前反对,参拜靖国社神,可以说就是欲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日本这一国家把坚持自身的信念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以至于抗衡日美同盟以及周边国家关系。在前不久的东京都知事选举中,极右的原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氏竟得到了60万张的选票,得票数位居第4位,得到了20多岁年轻人的广泛支持。对此,日本社民党党首吉田忠智于10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感到很恐惧”。吉田认为这是安倍晋三所推动的右倾化、民族主义抬头的象征。
日本的《产经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宣传上偏向于渲染中国威胁,如中方的舰艇在钓鱼岛周边海域活动,日本十分警戒。媒体总是第一时间给予报道,由此日本民众在心理上徒增对中国的警觉。从日本媒体的报道中,日本民众日渐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把政府对中国的强硬态度看成是一种“自卫”。日本人普遍认为现在中国比日本强大多了。就连对中国十分友好的日本民间人士也认为,中国已经够强了,光13亿人口就能把其它国家镇住,所以对外就没有必要过于扬国威了。
虽然从日本政府的舆论调查结果上看,日本人对中国的好感度节节下降,实际上,记者身边所接触的相当多的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大致是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不屑甚至反感中国的社会制度,但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钟爱有加,对唐诗、三国志等津津乐道。有日本的媒体人士对此归结为“动的中国”和“静的中国”,所谓“动”就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动态,这方面给予十分的警戒;中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是属于“静态”的东西,这方面有必要吸收、学习和利用。对中国“静”的方面,日本人普遍有亲近感。
日本的出版社近年也出了不少有关中国的书,大致内容如“不可思议的中国人”、“怎样与中国人打交道”,“与中国人做生意不至于受骗”等等,有些故弄玄虚地把中国和中国人的事夸张论述,以至于让日本民众对中国徒增神秘感以及恐惧感。有些日本人到中国旅行后,对中国的态度大为改变,比如最近有日本友人到厦门旅行,回来后说,厦门人和日本人一样将秩序,在雨中大家自觉排队等出租车,绝没有抢先的行为。所以日本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要改变。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也在改变。但是也有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认为中国脏乱差,没有言论自由,中国人不讲卫生、野蛮、不讲信用。
多数日本民众对眼下险峻的中日关系感到不安,认为有急需改善的必要。据《每日新闻》在2月15日、16日所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安倍政权启动以来,还未与中国、韩国进行过首脑会谈,对此,54%的被调查的日本民众表示“有必要加紧改善关系”,另外,对于中日关系现状感到不安的日本人达到71%,就算是支持安倍政权的民众中也有65%认为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感到不安。
很多日本人感叹到中国太大了,中国人太复杂了。到中国旅游,既看到有随地吐痰、不遵守交通规则、不讲秩序的中国人,又遇上有极有社会公德、忍耐力的中国人。就算是在日中国人,既众多学富五车的学者和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也存在违法犯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