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727万。省教育厅数据显示,今年仅河南高校毕业生也达48.3万人,再加上求职的往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不小。年复一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年”中,一届又一届的大学毕业生投身求职浪潮。
北上广,曾令无数大学生倾心,他们宁愿背井离乡,在汗水与泪水中苦苦打拼,也要坚守。如今,尽管这些一线城市仍让不少毕业生难以抗拒,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求职时更加务实,选择回归。有调查显示,2013年,超六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调查:超六成大学生逃离一线城市
北上广曾是无数大学生逐梦的地方。然而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安放青春。
2014年初,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公布网络招聘大数据信息。其中,去年,90后高校毕业生里有61%主动逃离一线城市,前往二三线城市工作生活。而这个数据,在2011年时还是46%。
无独有偶,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对于期望的工作地点,46.9%的学生希望在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工作,二线城市明显受热捧。
一线城市是江湖,二线城市是道场;一线城市是现货,二线城市是期货;一线城市拼智商,二线城市靠情商;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一线城市有文化,二线城市有闲情;一线城市是“飘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
整理的放弃北上广的理由,被刚从北京逃回的大学生冯瑞奉为经典。和冯瑞一样,不少大学生表示,不选择在北上广就业的理由在于“压力太大”。主要有三大方面:
1.房子。“北京北三环房价至少5万一平米,连北六环也要二三万,我一个月才8000块工资,连一平米也买不到。”冯瑞说。
2.户口。“没有当地的户口,感觉永远像外地人。”在上海打拼过三年的王海潮坦言,没有户口,就像“二等公民”,不仅享受不到一些政策,更不能带来被认同感和归属感。
3.幸福感太低。这也是不少大学生选择逃离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呈上升趋势
逃离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工作。大学生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也呈上升趋势。
城市容纳的行业越来越多,就说明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因此,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既然家门口就有合适的工作,就不需要非得往一线城市挤了。大家都知道,背井离乡‘北漂’、‘南漂’的感觉不好受。”高伟分析说。
综合年后的这几场招聘会,二线城市工作的起薪有所提高,基本上都不低于2000元。“虽然不如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但郑州的消费水平不高,生活压力也没北京大。这也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