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投行潜规则揭秘:面试先问父母是做什么

发布者:阳光超越       分享 评论 投稿
投行面试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天合化工董事长的女儿去哪儿,其10亿美元的上市业务就去哪儿。”这句近期传遍香港投行圈的玩笑话,一语道破了投行争夺中国业务的潜规则。这两天,瑞银高管因拉拢拟上市公司高管子女而被停职事件,正在香港市场持续发酵。争夺拟上市公…

投行面试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天合化工董事长的女儿去哪儿,其10亿美元的上市业务就去哪儿。”这句近期传遍香港投行圈的玩笑话,一语道破了投行争夺中国业务的潜规则。

这两天,瑞银高管因拉拢拟上市公司高管子女而被停职事件,正在香港市场持续发酵。

争夺拟上市公司高管的子女,是投行公开的秘密武器,如今则越发进入公众视线。在此背景下,业内人士预计,外资投行在华业务将趋谨慎,风控更弱的中资投行或将得益。

“美国投行管得严,便去欧洲投行,然后再回归中资投行。”“人情关系的重要性有增无减。”一名日资投行家则如此描述行业现状。

两家投行的类似遭遇

瑞士银行(下称“瑞银”)全球资本市场部亚洲区总裁朱俊伟因聘用天合化工董事长女儿魏娇而遭停职调查。摩根大通今年1月也因曾聘用魏娇主动退出了天合化工高达10亿美元的新股上市项目。

朱俊伟可能是首个因聘用“有背景人士”而受严重影响的高级投行家。去年年底以来,摩根大通受到美国监管机构调查,国际投行为获得中国业务招聘关系户的行为由此受到关注。

一名接近瑞银的人士表示,天合化工只是一家民企,引起如此大的反应令人始料未及。该人士表示,瑞银另一名遭停职调查的投行家沙林·吴(SharlynWu)来自内地,资历相对较浅。

总部位于辽宁锦州的天合化工计划今年在港上市募资10亿美元,该项目是如今港股少见的大型IPO项目。天合化工主营润滑油添加剂、特种氟化物等化工产品,是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一级网络供应商。天合化工的董事长为魏奇,去年5月被人网上举报,公司今年1月发布官方声明,称其声誉遭恶意诋毁。

上述人士称,魏娇仍在瑞银工作。香港证监会资料显示,魏娇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在摩根大通工作;2013年10月过档至瑞银香港至今。

该人士还称,瑞银合规部门正在调查朱俊伟在雇用魏娇的过程中是否遵守了相关程序。有美资投行人士透露,涉事人需要证明通过什么方法获得天合化工的项目,若因聘请魏娇而拿到该项目便是违规。但能将如此高级别的投行家拉下马来,“肯定不只因为这个项目”,接下来较有可能的情况是涉事人自动辞职。

身高1.88米的马来西亚华人朱俊伟是香港投行界的明星级投行家,既有辉煌往绩,也有多姿人生。

朱俊伟是国际投行内屈指可数的几位华人高层之一。他曾就职于华尔街著名投行所罗门兄弟,后到香港投身瑞银进行合并收购业务,再转至全球资本市场部,主导了自2005年以来瑞银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交易,并创建了瑞银在华资本市场整体业务。在他带领下,瑞银的中国上市业务多年位列前茅,2010年朱俊伟成为瑞银全球资本市场部亚洲区总裁。

朱俊伟是一名“超级销售员”,但凡瑞银安排上市的新股,他都会现身投资者推介会和记者会,“卖花赞花香”大谈上市公司优点。在马来西亚长大的朱俊伟深度融入了中国文化,他可以陪客户喝一斤白酒,也能陪客户打通宵麻将。

摩根大通的“子女项目”

陪客户喝酒打麻将,对于普通投行家来说是常事。但对于那些通过“子女项目”进入投行的投行家来说,可能则不需如此费力。

摩根大通从2006年成立了“子女项目”,详细记录了该行聘用的大约30名关系深厚者以及将雇佣行为转化为商业交易的“业绩记录”。

去年5月,美国证监会开始调查摩根大通香港分部雇用中国国企高管子女是否涉嫌行贿。调查重点是相关招聘是否为获得特定业务而进行,若是则触犯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

其中,调查涉及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之子唐晓宁,以及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之女张西希。在香港金管局网站上查询到,唐晓宁于2010年8月~2012年3月就职于摩根大通,张西希则于2010年9月~2011年8月供职于摩根大通。

去年8月,美国政府针对摩根大通在华招聘行为的调查升级,将调查扩大至整个亚洲,同时美国司法部介入调查,和美国证监会共同审视摩根大通在华招聘情况。

摩根大通则称全力配合调查。去年年底,该行退出了光大银行约20亿美元的新股上市项目。光大银行曾公开回应称,根本不存在利益输送问题。有接近该行人士告诉本报,目前摩根大通内部也在调查雇用天合化工董事长女儿的事。

海外媒体称,美国政府已将雇佣行为调查扩大至其他在华做生意的至少五家华尔街银行,包括花旗银行、瑞信、德意志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而针对摩根大通的调查可能会成为一个样本。

“高富帅”去哪儿

一名接近摩根大通的人士曾表示,与其他国际投行相比,摩根大通在雇用富二代上并非突出,“其实大家都这么做”。

该人士说,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Dimon)和美国监管机构关系不佳,才是摩根大通成为箭靶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国际投行聘请有背景的“二代们”扩展在华业务,已有20年之久。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告诉本报,他从1993年加入投行,随着H股产生,大型国企、民企赴港上市,便形成了行业潜规则。

“面试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温天纳说。

还有投行家说,不论是外资还是中资,都在聘请官员后代和富二代。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做得低调,而中资更为谨慎但力度更大。“美国投行管得严,便去欧洲投行,然后再回归中资投行。”他说。

不过,也有多名投行人士称,投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已有不少“高富帅”离开投行,进入私募股权基金或自立对冲基金。


(资讯责编:彭丹丹 )
标签:投行 潜规则 高富帅 子女项目 2014年02月12日 08:3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