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东一县城兴建大量商品住房,其中相当一部分商品房项目严重滞销。该县很多机关单位公务员接到类似“介绍自己的亲戚朋友,至少在县城内购买两套新建商品房”的口头通知。按规定,在一定时间节点之前未能完成任务的,可能被罚款或停发工资。
去年“为官不易”成为中国官场流行语,理由多半是公务员工作压力大、工资不高且易受误解。其实,公务员的“不易”还有货真价实的一条,那就是经常遭遇各种行政摊派,比如被强制要求捐款、订报、劝说亲属签订拆迁协议等,总之是被迫做了许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个中艰辛非一般老百姓所能体会。山东省的这个县(新闻中称之为C县),公务员更苦逼,还得帮着开发商卖房。
无论是政府职能,还是公务员职责,肯定不包括帮开发商卖房这一条。C县倒好,政府机关不像政府机关,搞得像售楼部;公务员不像公务员,搞得像售楼小姐。这显然是政府职能和公务员角色的严重错位。而在病态的摊派卖房背后,则是病态的城镇化——当地政府对“城镇化”的理解和做法出现了重大偏差。
新闻中说,从2009年开始,C县启动大规模新城建设,在旧城的基础上将城市向北部扩张,同时将一些政府部门搬迁至新城区,并启动数十个商品房小区的建设。数据显示,根据上述开发规模,C县城区的面积将增加一半以上——什么是城镇化?在当地政府看来,无非是城区面积扩大,商品房增多,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C县新城区遭遇了几乎所有热衷于“造城运动”的城市面临的共同尴尬,那就是新城变“空城”、“鬼城”。由于地段不好且缺乏生活配套,本地居民不愿到新城购房居住。为吸引农民进城购房,C县出台了减免税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效果不佳——由于缺少制造业等产业支撑,该县每年有50多万农民外出打工,县城显然不是这些农民安居乐业的首选之地。
大量商品房滞销,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要着急。新城开发先期需要巨额投资,尽管土地出让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财政投入,但若无法顺利销售房屋,相关税收将面临缺口。一筹莫展之际,当地政府想到了行政摊派这个屡试不爽的法宝,给公务员下达卖房任务。殊不知摊派卖房不比摊派捐款,一地住房销售业绩取决于居房购房能力和购房意愿,而不是公务员的人脉。一些公务员的对策是,到项目售楼处与销售人员协商,“花钱买客户”,将已签购房协议的客户变成经自己介绍购房的“亲友”,向上级交差。
摊派卖房既无助于破解商品房滞销困局,还助长了弄虚作假之风,这肯定与当地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驰。造成今日这种局面,只能说明靠房地产项目推动城镇化进程的路子一开始就错了。城区面积扩大、商品房增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这些只是城镇化的表征;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城市要为其未来居民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撑、充分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人居环境。城镇化至关重要的一步,是解决农民转化成市民之后,要从事什么产业才能养家糊口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盖再多的商品房也只能是“伪城镇化”。
城镇化不等于盖房子,靠向公务员摊派卖房任务也卖不了几套房子。C县的教训给所有地方政府提了个醒: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创造条件,而不是像C县一样,政府亲自操刀楼楼盘开发,公务员赤膊上阵卖房。城镇化固然离不开政府的“有形之手”,但要防止政府成为“闲不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