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际 > 正文

美国为何对日本突然有“变脸”的态势

据港媒报道:到日本访问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会晤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时,罕有地说出不利安倍政权的话,要求日本改善因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而导致恶化的日中、日韩关系。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对安倍之不满已写在脸上,但是如今的安倍冥顽不灵,是亚太地区的“麻烦制造者”。安倍要造反,为太平洋…


据港媒报道:到日本访问的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会晤日本防相小野寺五典时,罕有地说出不利安倍政权的话,要求日本改善因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而导致恶化的日中、日韩关系。事实上,奥巴马政府对安倍之不满已写在脸上,但是如今的安倍冥顽不灵,是亚太地区的“麻烦制造者”。安倍要造反,为太平洋战争翻案,扰乱美国亚太格局,再不老实,美国不会坐视不理。

美方敦促日本就二战期间强迫20万名慰安妇为日本侵略军“服务”的行为道歉。此举是美国首次就慰安妇问题通过法案,也是美国就日本战争罪行和战后国际秩序问题针对日本的第一项具体措施。即使是逢场作戏,缓和气氛,一向袒护日本的美国还是有所改变,迈出逼日本“认罪”的一步。

美国为何对日本突然有“变脸”的态势?

一、美国的利益不能毁在安倍手里

美国不容许安倍搅乱美国再平衡策略。美国开始对日本严加看管,压力明显增大。美国要求安倍主动和韩国对话,解决慰安妇问题,是先解决同盟者内部矛盾,再一致对外。其次美国要求日本缓和与邻国关系,其实是指与中国的关系,是要保证中日没有冲突,先是无需美国劳民伤财援助日本,再是保证美国在亚太的最大利益对华贸易,以及朝核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配合,而要得到中国的配合,也需要在约束安倍右倾路线上满足中国的部分要求。再则,美国非常担心,如果中日发生不测,自己也许会被卷入,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美国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围绕着美国自身的最大利益而为。不能让安倍给搅合了。

二、美国担心安倍失控,

美担心安倍失控,其中让美国不可容忍的却是,日本企图“逐美”自立门户的右倾野心,这就是美国最为担心的要害问题。

当下,美国已意识到安倍踩红线了,直接挑战美国主导的二战后国际新秩序。安倍在右倾的路上愈走愈远,最后必然要摆脱美国的控制。安倍宣称修改和平宪法为历史使命,最终使日本成为没有外国军队的正常国家,因此美国亦将要撤出日本,这和美国想进一步扩大在日本的军事基地以成为亚太的军事中心的战略背道而驰,不符合美国利益。

三、日本不断扩充军力让美国担忧

近年来日本快速提升军事能力,更是引起美方关注。这个问题使美国很矛盾,一边希望日本具备先进军事能力,辅佐美国重返亚太,以遏制中国为主要目的。但同样担心,日本自身的强大会弱化了美国的影响力。而且最危险的是,美国担心日本发展核武,最近美国向日本索还曾经存放日本的武器级的钚材料。而且,日本的科技、工业水平和已有的核设施,造出核弹是举手之劳且数量巨大。这无异于对美国构成了实际的威胁。因为,他们双方都不会忘记二战美国向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日本记下之“仇”,美国难道不会对他们予以防范?这也许是美国对日本担忧的一大因素。

或许安倍感受到了美方压力,此次伯恩斯访日就推进将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至边野古计划达成了一致。日本政府不顾民意反对,亦要为美军献上一块更大的基地。试图以此来缓解美国对日本的压力。

其实,安倍是想避免如同前首相鸠山那样明确反对美国驻军日本,而被美国赶下了台。但安倍要成为所谓“正常国家”的最终目标,的潜台词就是要将美国“赶出”日本。

二战后,日本对美国俯首帖耳,美国给他撑腰没少得罪其他国家,如今安倍却想“谋反”,为太平洋战争翻案,扰乱美国亚太格局,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心腹大患,也许美国还是会像拿下鸠山一样放弃安倍。


(资讯责编:丁俊龙 )
标签:美国 日本 变脸 亚太 中国 2014年02月01日 09:1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