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际 > 正文

中美爆发核战争 谁会是赢家?

自去年中国成功试射能打到美国任何地方的分弹头固体燃料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之后,世界上就开始流传说,北京现在已拥有强大的核遏制手段,美国今后对亚洲龙的新地位不可小视。但是,如果剔除宣传糟粕,对中国战略核力量现实状况做个透彻的分析,则会发现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幅画面:中国不过是在“吃”上世…

自去年中国成功试射能打到美国任何地方的分弹头固体燃料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之后,世界上就开始流传说,北京现在已拥有强大的核遏制手段,美国今后对亚洲龙的新地位不可小视。但是,如果剔除宣传糟粕,对中国战略核力量现实状况做个透彻的分析,则会发现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幅画面:中国不过是在“吃”上世纪50-60年代苏联提供的技术的老本及90年代混乱时期俄罗斯专家出卖的技术。

北京还未能建立起陆海空核三位一体,也不具备足够有效击中目标的核武库。一旦发生真正的核战争,中国面对美国坚持不了一小时,这就是现实。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西里·卡申认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迄今仍由相当简陋和笨重的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构成。而且,他们所投产的‘东风’-31型和‘东风’-31-A型固体燃料机动导弹射程有限,只能携带一个弹头,这使其价值及突破美国反导系统的能力大打折扣。最大和最重的‘东风’-5型导弹能够打到美国大部分国土,但它是一种巨大且非常脆弱的液体导弹,发射准备工作至少要两小时。还有一种导弹‘东风’-4型虽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在升级改造后其射程可超过5500公里。但它打不到美国本土。”

中国“东风”-31机动导弹射程近8000公里,勉强能打到美国西海岸陆地上的一些城市。中国首个真正具有核遏制能力的导弹是“东风”-31-A。它是机动式的,射程近1.1万公里,也是单弹头。这是惟一有望经受住美国的首次核打击并摧毁美国太平洋海岸城市的导弹,比如洛杉矶等。但中国这种导弹不多,而美国这种导弹有近2000枚。中国全部洲际导弹数十枚,但它们无法对美构成重大威胁。以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技术为基础,中国启动了“东风”-41重型固体燃料导弹的研制计划。其射程近1.4万公里,能携带10枚弹头。但该导弹至少要20年后才能列入战斗值班,这是中国导弹研究计划发展史告诉人们的:自首次发射到实际部署需要20-30年。

专家对中国战略核力量抗衡美国的能力持非常悲观的态度。对于美国如今能拦截多少中国导弹,卡申回答说:“中国目前还没有分导多弹头导弹,但他们在制造假目标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就是说,中国战略导弹完全能够携带某种可确保到达目标的载荷。如果美国率先发起核打击,他们将消灭中国的很大一部分核进攻能力,这另当别论。多半会是,好的情况下中国的个别导弹能到达美国本土,但完全可能的是,没有一枚导弹能打到美国。”

而且,在传统的核三位一体中——导弹部队、潜艇和战略航空兵——中国只建立起了一种。中国有一艘装备战略导弹的核潜艇,即092型“夏”级,其导弹射程总共只有1700公里。但这惟一装有落后导弹的导弹潜艇也从未进入过战斗值班,一是因为故障不断,二是因为噪音很大,推进器一启动,立马会被左邻右舍发现。现在中国开始建造新一代核潜艇,其装备的新型导弹射程超过了8000公里,这是094型潜艇。据五角大楼评估,其技术性能只相当于苏联70年代初的潜艇。噪音水平为第二代,俄罗斯和美国现在已到了第五代。还应考虑到这一事实,即这种潜艇目前还未建成,首艇至少要5年以后才能建成。因此,在海上核遏制领域,中国无法对美构成严重威胁。

至于航空兵,这方面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核武器运载工具目前只有一个团,使用的是“图”-16型落伍的轰炸机。

中国会升级改造,升级版现在被称作轰-6K。这种飞机将使用更为新型的俄制D-30KP发动机。轰-6K能携带巡航导弹,但文章称,中国30年来一直未能为其研制出小型核弹头,因为这需要专门的弹药生产技术。



(资讯责编:孟定勇 )
标签:中美 核战争 核武库 2014年01月23日 15:4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