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安倍非洲行:一石能打几只鸟

1月9日至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非洲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和埃塞俄比亚等三国,这是8年来,日本首相首次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对于这次安倍的非洲之行,日本本国和各国媒体、分析家给予了多方面解读。综合来看,各方对安倍此次非洲行的目的,概括为三条:经济上,为日本企业打开产品出口和投资市…

1月9日至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非洲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和埃塞俄比亚等三国,这是8年来,日本首相首次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对于这次安倍的非洲之行,日本本国和各国媒体、分析家给予了多方面解读。综合来看,各方对安倍此次非洲行的目的,概括为三条:经济上,为日本企业打开产品出口和投资市场;政治上,为日本“入常”寻找支持者;战略上,力图和中国展开争夺影响力的竞争。

很显然,安倍最希望的,莫过于“一石三鸟”,在上述三个层面都达到目的。

经济:缺乏互补是硬伤

尽管在“中国话题”上吸引眼球最多,但明眼人不难看出,安倍此行最主要的目标,是经济层面的。

安倍内阁有关官员在行前就曾多次表示,将向东道主说明,日本会“更加平衡”地援助非洲,而中国“只对非洲的自然资源感兴趣”。安倍随行的商务代表团号称“50个大企业代表”,实际上则有34家,包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岛津丸红、头雅马哈、三零、三井、日本钻井,以及新日铁、NEC、JDC等,可谓阵容庞大。

一些媒体援引日本经济产业省人士的吹风称,尽管此行目的地只有三个,却颇费了一番心思,所选择的无不是日本官方心目中最重要的撒哈拉以南经济“节点”。在他们看来,撒哈拉以北各国,日本企业已有一定基础;南非和肯尼亚也是日本较稳定成熟的市场。日本在非洲比较薄弱的市场存在,是西非和赤道非洲法语区,这里购买力旺盛,市场成熟,是非洲大市场的兵家必争之地;东非、中部非洲腹地日本市场占有率也较为低下,但这些国家本身普遍较穷,市场成熟度较低。此次安倍到访的三国,科特迪瓦是西非法语区最富的国家,莫桑比克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基建在建、在招标项目最多的国家;埃塞尔比亚是非盟总部,和美国关系密切,也是为数不多不依靠石油经济就能取得高增长率的非洲国家。很显然,日本打的是以点带面,分头突破的主意。

近年来,看好非洲经济前景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麦肯锡、标普等国际公司和世界银行普遍认为,2013-2015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速至少可以实现“保五”,而这是在过去10年间非洲GDP总值翻三番、平均GDP增速达到5-6%基础上实现的。有分析认为,倘继续此势头,2050年非洲将有20以消费者,城市人口比例将突破50%,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日本经历10年经济低迷,关键在于出口的萎靡,安倍上台后单纯使用增加流动性的办法刺激经济,虽收效一时毕竟不能长久,正因如此,他们才看中了潜力巨大的非洲。

早在去年6月1-3日,日本就在东京举办了第五届“国际非洲发展会议”(TICAD),试图由日本政府牵头,鼓励、推动大型民营企业拓展非洲贸易,会上日本宣布,5年内将援助非洲110亿欧元。此次安倍出访,达成了莫桑比克4.23亿欧元公路贷款项目和天然气项目合作意向,对莫桑比克700亿欧元(约合44亿元人民币)ODA贷款和300名人员代培,以及埃塞俄比亚地热发电厂项目等。

然而和日本的热情相对应的,是非洲的冷静。

许多非洲当地分析家指出,以前的英、法,如今的中国之所以在非洲经济圈游刃有余,是因为和非洲建立了互补性的经济关系。以中国为例,其高速增长的经济、蓬勃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制造业,需要大量能源、矿产和其它自然资源,庞大的制造业产品、产能和大量的资金,又需要稳定、开放的市场需求;而非洲各国经济严重依赖资源出口,本身则资源丰富,而制造业的匮乏需要输入门类齐全、价格可以负担的工业品,落后的基础设施则需要借助外力兴建,方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后劲。中国所有正是非洲所需,反之亦然。如此互补,就形成了互相“有买有卖”的良性循环。

反观日本,由于经济结构提升和产业转移,这样的互补已难成立,正如前日本经济产业省非洲事务部负责人菅野雅文去年所坦言,日本企业“须臾不曾忘记非洲市场,也从来没离开过非洲”,只是日本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导致出口产品丧失价格竞争力,而价格高正是开拓非洲市场的大忌。不仅如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的转移,还导致日本资源需求量的下降,如此一来,日本和非洲之间,就很难形成和维持中国-非洲间所出现的经济互补关系。

事实上,日本对非洲援助从来就很慷慨,上世纪90年代中援助额曾高居世界第一,今天也居第五,仅次于美、德、法、英,远高于中国,2003-2007年,日本对非洲最大宗援助项目“非政府开发援助”(APD)年支出达5.8亿欧元,2007-2012年更翻倍至11.6亿欧元,但这期间也恰是日本经济萎缩的时期,非洲市场可谓“广种薄收”。很显然,非洲市场帮不上日本的忙,问题不在花钱少,而在不能构成互补和自循环,这个问题,安倍是没法解决的。

入常和“中国话题”:非洲自有小算盘

非洲有55个独立国家,是拥有联合国会员数最多的大洲,当年中国就是靠着非洲国家的支持,得以昂首进入联合国,并继承了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一直谋求“正常国家”地位的日本,近年来屡次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努力均功亏一篑,自然对非洲这个大“票仓”垂涎不已。

自1993年便举办的TICAD,初衷就是“花钱买票”,迄今这一大会举办了5届,每届开幕式上,日本首相都会大声疾呼“联合国改革的必要性”。“正常国家化”是安倍一向积极追求的目标,此次出访非洲三国,所到之处,自然也要大声疾呼,到处“拜票”。

问题是非洲也有非洲的想法。

《雅温得喀麦隆论坛报》曾指出,非洲是“待字闺中的大姑娘,可以大大方方接受任何求婚者的礼物,但不能轻易答应任何请求”,这也恰是许多非洲政客在诸如“入常”等实质性问题上的一贯态度。每次日本利用各种场合向非洲领导人“拜票”后,都会兴高采烈地表示“获得普遍同情”,但这些“普遍同情”却从不见化成实际效果。

长期的殖民统治,让非洲各国普遍养成了“礼物可以随便收,许诺不能随便给”的心态,随口答应可以,真金白银的支持却不容易。美、中、英、法在一些问题上可以获得非洲各国程度不同的配合、支持,是“以有易有”的结果,而日本想的却是“以无易无”,自然谈何容易。

不仅如此,尼日利亚、南非,本身对常任理事国席位也不无想法,在他们看来,拥有联合国成员国最多的非洲,连一个常任理事国还没有,“扩容”应首先考虑非洲国家,而非洲各国间虽然矛盾重重,但在重大国际话语权争夺方面,却常常本着“泛非主义”精神,表现出“非洲一盘棋”,日本不表现出对尼日利亚、南非等非洲国家“入常”的实际支持,非洲各国自然不可能“先人后己”。

至于“中国话题”,据特迪瓦“阿比让新闻网”转引自经合组织的资料,2009年起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与非洲双边贸易额,占非洲外贸总额比重13.5%,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市场、最大工业品来源,和其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者、建设者。反观日本,占非洲外贸总额比重仅有2.7%,连中非贸易额的零头都不到,在“软实力”方面又不具备英、法等的“一招鲜”,近年来屡屡以“新殖民主义”为口实,力图削弱、同化中国在非影响力的欧美各国尚且收效甚微,日本的“小石子”自然更难打下中国这只“大鸟”。

事实上,非洲各国对中日间的矛盾既陌生、又无关痛痒,中国驻非外交机构、人员的连篇累牍,或安倍及其他到访日本官员的喋喋不休,对他们而言都如同“听天书”一般,他们嘴上说着各种言不由衷的敷衍话,心里只怕转着同样的念头——你们自管去吵,别耽误了答应我们的项目也就是了。



(资讯责编:孟定勇 )
标签:安倍非洲行 中日 非洲经济 2014年01月19日 10:35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