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联马团官员:只要有中国军人我就感到安全!

当地时间1月15日,是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分队抵达加奥任务区整40天。爆炸、炎热、贫瘠等考验着初来乍到的中国蓝盔。但这一切已不再是演习,而是真实的马里。防卫化是常态2013年12月25日5时41分,天未明。轰然一声爆炸,撕破了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区的寂静。“1号哨位报告,我营区东南方位发生…

当地时间1月15日,是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先遣分队抵达加奥任务区整40天。爆炸、炎热、贫瘠等考验着初来乍到的中国蓝盔。但这一切已不再是演习,而是真实的马里。

防卫化是常态

2013年12月25日5时41分,天未明。轰然一声爆炸,撕破了中国赴马里维和部队营区的寂静。

“1号哨位报告,我营区东南方位发生爆炸,请求支援。”

“快反1组速支援1号哨位,快反2组掩护人员疏散,快反3组随我机动,工兵、医疗分队哨位加强警戒,其余人员就近隐蔽。”指挥长张革强立即下达指令。

1分32秒后,各组全副武装部署到位,狙击手、机枪手定点布控。狙击手王长军回忆道:那一刻,子弹上膛,但目标不再是靶心。

随后爆炸得到核实:两发火箭炮弹,一发未过尼日尔河,一发距我营区仅1公里左右。

去年11月份以来,任务区共发生汽车炸弹、绑架杀人等恐怖袭击16起。500余名装扮成平民的恐怖分子隐藏加奥,部分目标直指维和部队。

在这里,实战化已然成为常态--人员装备时刻待命,油箱、水车、水袋随时蓄满;帐篷间用沙箱阻隔,分散凌乱却又互为掩体;营区周边的树枝、石块不再是可被随意清扫的杂物,也许是诡雷……

汽车炸弹和人体炸弹是恐怖分子实施袭击的常用手段。坚固的防御工事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抵达任务区当晚,指挥部就召开会议,提出“防卫生活齐头建,防卫重于生活”。

150名官兵,30000平方米营区,一场防御建设攻坚战就此展开。在只有一台铲车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沙箱、壕沟等防卫设施构筑,官兵们就用铁锹填、用麻袋运。刚转为下士的闫红星骨伤未愈,不听劝阻抢着干,倔着脾气说:让我一次扛半袋,我心里也舒服些。巾帼怎能让须眉,12名女医疗队员缠上防沙巾,组成支援队,穿梭在施工现场。

9天后,一座具备阻绝、掩护、监控功能于一体的防卫工事在中国维和营区拔地而起。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军人,面对硝烟,用顽强的作风和出色的行动诠释了能打胜仗的铮铮誓言。

去年12月14日6时40分,距中国维和营区400余公里的基达尔市发生一起自杀性袭击事件,担任警卫任务的塞内加尔维和士兵2人死亡,7人受伤。8时,联马团司令马马杜命令司令部及任务区维和部队,立即以中国维和营区防卫工事为楷模,强化防御和警戒。

“中国军人的工作标准和速度无与伦比!”

“驻马里10个国家的维和部队此项核查都不合格,我就不相信中国维和部队能通过?”2013年12月23日,我维和部队迎来联马团首次装备核查,严谨细致的核查组负责人巴甫杜拉,怎么也不相信中国维和部队配备的国产微光夜视仪能够达标,执意爬上营区最高建筑亲自测试。按照要求,单兵微光夜视仪夜视距离须达到1000米距离看清成人大小物体。结果显示,我军夜视仪观察1500米处被测人员,依然清晰可见。

巴甫杜拉没想到,我国单兵装备100%自主研发,高科技防弹衣、新型头盔、高精度狙击步枪、95-1式自动步枪,让中国维和官兵能够昂首挺胸,走向世界。

中国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第一批海运物资包括32类共240余项装备,去年10月2日在大连港装载出发,陆海兼程,途经2万多公里,耗时2个月运抵任务区。不少装备因颠簸、磕碰造成不同程度损坏。维和部队抵达当天,巴甫杜拉就到营区查看,发现大量装备损坏后,皱起了眉头。

按照联合国要求,首次核查要在维和部队抵达任务区一个月之内进行。此后的23天里,我维和官兵全力备战。接装组长苏世顺将300页的装备性能手册和改装要求熟记于心。出于安全考虑,营区夜间实行灯火管控,排长卢志新就将自己的站岗时间全部移至夜间,白天则马不停蹄检修。上士朱传升不顾38.5度的高烧,顶着烈日调试装备。

23天后,除个别损坏严重装备的维修配件尚在海运中,182件因运输造成不同程度损坏的装备得到修复。挑剔的巴甫杜拉临走时举起大拇指:“中国军人的工作标准和速度无与伦比!”

“只要有中国军人,我就感到安全”

2013年12月13日,为了加快防卫设施建设,一名机械手贪黑作业挖掘壕沟,不小心将一根自来水管挖断。轰隆的发动机声和昏暗的灯光,让他没有注意到水流已经喷出,就将钩机开回营区。维和部队炊事班靠近营区围墙,炊事员韦军军打扫卫生时听到异响,迅速跑到墙外,发现一米深的壕沟底部,已经形成水坑,水流依然往外涌。韦军军脑海里突然回想起维和集训时专家曾反复提到:珍惜水资源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风俗民情。用对讲机报告完情况后,韦军军便纵身跳进壕沟,顶着强大的水压,用力将水管对折,这才止住水流。

2013年12月21日,90岁的老村长杜黑带着村民,满脸怒气地冲到中国维和营门质问正在警戒的下士马招:你们为何而来?你们荷枪实弹,会不会伤害到村民?虽然只有19岁,但半年多的思想和能力准备,让马招应对沉着。他迅速将情况上报,同时,为防止村民冲撞营区,命令副哨立即封锁营门。随后,他用集训时学习的法语,向村民解释道:我们是为和平而来,中国和马里是世代友好的朋友。渐渐地,他稳住了村民的情绪,将他们劝回了家中。

随后,指挥长张革强带领工兵、医疗分队长,带着一套中国国防白皮书、维和宣传册以及驱蚊虫药品来到村长家中,拜访这位老人。“中国军队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我们是为了马里的和平而来,保护平民是我们的责任……”随着张革强的阐述,老人和村民脸上的疑惑和担忧渐渐变成了笑容。

从维和营区到加奥机场只有5公里,却成了快反排长刘晓辉今生走得最小心的一段路。路上密集的弹坑向他无声地述说着危险究竟有多近。“通往机场的硬化路只有一条,但我们必须在沙漠中开辟出数条备用路,每次执行护送任务都随机选择路线,以防恐怖分子摸到规律实施埋伏。”刘晓辉说,车队行进必有步战车开路,其余车辆严格顺着前车车辙行使,最大限度规避路边炸弹。只要一出营门,车载武器、设备就时刻处于战斗状态。过硬的专业素养,让警卫分队备受联合国官员青睐,一位联马团区域管理官曾说:不管到哪里,只要有中国军人,我就感到安全。

新年伊始,马里的气温每天都在升高,等待着维和官兵的不仅仅是温度的考验,还有那不能预料的挑战,他们将用勇气和智慧延续着中国军人的和平梦想,践行大国军人的责任担当。



(资讯责编:孟定勇 )
标签:联马团官员 中国军人 维和部队 2014年01月16日 11:4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