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继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又参拜了日本的心脏——神道教圣地伊势神官,他在这次新年讲话中,向中韩象征性地释放“善意”之后,旋即表达了修宪决心。几乎与此同时,内阁宣布了“备军”大计——将日本周边数百个“无主岛屿”国有化,扩建离岛“机动团”、预备部队,连预备役民兵的兵饷怎么发放都计划得明明白白。
由此可见,这位日本政治强人是铁了心、一板一眼地带领日本“富国强兵”。日本在安倍内阁执政期,再次进行“历史大转身”势不可挡。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完成多次“大转身”,安倍誓死要做的事并非史无前例。而纵观古近代史,日本每次“大转身”,必死磕中国,这亦几乎成为另类历史规律。
何出此言?史实为证。
元时生狼念,明时起盗心,但“夙愿以偿”却在清——这就是“往事越千年”中,日本瞄准中国完成的“历史三级跳”。
两宋灭亡前,中国是日本的榜样。日本对汉唐文明顶礼膜拜,对宋文化也是崇拜有加,据称北宋时期,日本女子尚以借种中国男人为荣。南宋灭亡后,日本还曾为“华夏陆沉”举国致哀,全体国民身着丧服,西跪三日。
对于那时中国,日本除了榜样破灭的遗憾,另外还有此消彼长的心理转折。忽必烈灭宋后,驱战船直取日本。借助“神风”——其实也就是台风,日本两次横扫蒙元远征军。通过抗元,日本大大提振了战胜草原帝国及亚洲大陆军队的信心——既然蒙古帝国能灭中国,而蒙古远征军又是日本手下败将,那么日本凭什么不可以统治中国呢?
——此可谓日本的第一次历史转身。
百年之后,虽然朱元璋率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在日本人的眼里,已经失去“正溯地位”。大明文明已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统华夏文明了。他们认为亡国之后的华夏已经不纯了,只有他们能取而代之。
明朝时日本虽然也是与中国来往频繁的国家之一,但目的已经大不同。不是为了取文化和制度经,而是直接奔钱。此时日本,成为第一个对中国进行海上打劫的国家。烧杀抢掠的倭寇成分虽然大多是日本浪人,但日本政府大多情况下听之任之,并不配合明政府剿灭。原因在于他们对大明政府也不以为然,从骨子里也是不服的。
为什么明朝没有令日本真正臣服?
除了上述华夏正统分歧原因,关键还在于日本失去了对明朝的政治敬意。抛开综合国力,仅就政治而言,除了朝鲜,再没有任何国家向大明学习;日本对盛唐中国政治充满敬意,对明中国的政治不屑一顾。今天你可以说“隋唐在日本”,但“明朝顶多在韩国”。
因为日本之失去了对明中国的政治敬意,所以“服气”二字不可能从他们的心底萌生……与大明并行的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康,曾致明中国国书,其语尽显狂妄。甚至认为日本可以取代大明,成为中华正溯。1592年,为实现取代中国统治东方的野心,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采用德川家康方略,挥军大肆入侵朝鲜,应朝鲜请求,明政府派兵“抗日援朝”。虽然明军几经增援,帮助李家皇室,取得“朝鲜卫国战争”胜利。但日本挑战中国的野心却得到开宗明义的张扬。
——此系日本的第二次历史转身。
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在十九世纪末发生巨变。此时时局,已不是蒙元中国要不要征服日本的问题,而是日本把征服中国正式纳入时间表。
这首先是因为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草原帝国日渐衰落,海洋国家接管世界。
十九世纪中叶,即1840年中英战争发生时,中国人终于亲身体验到“天朝”的天敌从草原转到海洋。但天朝人没有料到,天朝的最要命天敌竟然不是远在天涯的西洋,而是尽在咫尺的东洋,小小海洋岛国日本卷土重来。十九世纪下半叶起,经历了西方文明洗礼、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终于成为中国的第一外患,“草原民族般的狼道”加“海洋国家的新文明”,使“此日本已非彼日本”。甲午一战,日本毕其功于一役,取代英国,成为清国“准宗主国”。
——至此,日本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第三次历史转身。
从中国的角度看,日本的三次历史转身,前两次对中国触动不深,而第三次却对中国几乎产生了“摧枯拉朽”的影响。
甲午战争结束后,中国真正进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两千岁高龄、僵而不死的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也是甲午战争撬动的。如果说英国人发动的鸦片战争还没有让清人清醒过来,那么,中日战争则彻底扯去了老大帝国遮羞布。正因为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国朝野上下才正式直面富国强民的根本——政治体制这道“过不去的坎儿”。
可以说,没有甲午战争,就没有戊戌变法,也就当然谈不上后来中国青年的“留日潮”,以及以留日生为主力、以东京为大本营、推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这是日本三次死磕中国、为中国带来的唯一一次“反转身”,实可谓“痛定思痛、知耻后勇”。
而今日日本,其“苗条身段”乃是太平洋战争“转身未遂”后,为美国所塑就,但是安倍要“丰满日本身段”,再次进行历史大转身,却不死磕美国、而依然像他们的祖先一样死磕中国,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今日中国,在安倍眼里,是元、是明、还是清?可以肯定的一点,他绝不会将今日中国与他们祖先顶礼膜拜的文明先师盛唐相提并论,不然则不足以傲慢如此、野心陡起、而敬畏之心全无。对如是安倍,如是日本政府,中国不应存“不战而屈之”幻想,更不应把“阻止安倍军勃”寄托在国际社会身上,自助者天助,自强者不惧外强,在日本这次势不可挡的历史大转身中,中国成为“靶子”还是“终结者”,完全取决于“硬碰硬”的自身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