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社会 > 正文

网络发布照片抓小偷 不可忽视的法律风险

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拟从6日起正式实施的抓小偷新举措引发了不小关注。将小偷扒窃时被捕捉到的影像,发布到专门建立的网络平台上让大家辨认,认出来奖励千元。许多人向鼓楼警方提出疑虑:未经司法审判,就将这些盗窃犯罪嫌疑人的图像和视频发布到网络上,是否侵犯肖像权、隐私权?警方公开小偷照片供…


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拟从6日起正式实施的抓小偷新举措引发了不小关注。将小偷扒窃时被捕捉到的影像,发布到专门建立的网络平台上让大家辨认,认出来奖励千元。许多人向鼓楼警方提出疑虑:未经司法审判,就将这些盗窃犯罪嫌疑人的图像和视频发布到网络上,是否侵犯肖像权、隐私权?

警方公开小偷照片供辨认引发争议并非坏事,这既是一个普法过程,又有助于构建社会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相应的界限,有助于防止警方权力滥用导致公民肖像权保护陷入尴尬。

正如当地警方所言,公布疑犯图像有着法理依据,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通缉令、悬赏通告应当广泛张贴,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方式发布。”在国外,公布重大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也是安全部门的一项权力。

当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警方有权公布的当属于构成刑事犯罪嫌疑人。而小偷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则有相应的标准限制,对于偷盗犯罪嫌疑人的罪与非罪的界定,还有更加细化的标准。也就是说,只有在具有明确的证据对其作出犯罪定性,并带来较大的社会危害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肖像公布。即便属于犯罪嫌疑人,但只要其不是罪大恶极,不像重案犯等带有攻击性,那么是否公布就值得商榷。由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对公布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没有明确的规定,是否公布?怎么公布?公布什么都由警方自由裁量,也容易导致相关行为在执行中走偏。

大家的质疑其实也是一种权利焦虑,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小偷与盗窃犯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公布其信息还有一个心理承受力。更何况在一些地方为了维护交通秩序,公开违规者的个人信息造成的侵权,这样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者是否完全有必要,都值得认真审视。从权力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应当以最大化的保障为前提,怕就怕,剑走偏锋之下伤及无辜,并导致权力行为的扩大化。



(资讯责编:任波 )
标签:照片 抓小偷 肖像权 法律 侵权 2014年01月07日 08:50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