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李肇星谈与儿子斗嘴往事 胡锦涛:孩子有理

“你知道怎么看出一个人是艺术家吗?”李肇星的问题让所有人都一愣。他一边看着留长发的记者,一边说:“要么头发比女士长,要么干脆没头发。”说完,李肇星带头笑起来。今天他戴了一条围巾,用他的话说,是“冒充五四青年”,因为当时人们多不会打领带,用围巾比较方便,李肇星特别加了条注释:“听…

“你知道怎么看出一个人是艺术家吗?”李肇星的问题让所有人都一愣。他一边看着留长发的记者,一边说:“要么头发比女士长,要么干脆没头发。”

说完,李肇星带头笑起来。今天他戴了一条围巾,用他的话说,是“冒充五四青年”,因为当时人们多不会打领带,用围巾比较方便,李肇星特别加了条注释:“听说是这样,那时候我也不在。”

桌子上,不知谁摆上了烟灰缸,李肇星指着它,又开起了玩笑:谁摆的?一个可以罚款500元啊。他解释道,2005年中国便加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正式生效,可到现在仍有很多人不遵守,他笑着说:“至少可以不在公共场合吸烟嘛。”

这是李肇星典型的说话风格,他特别善于用看似不经意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点。

当好人的好处是老乡多

李肇星的感慨是:所以最好是当好人,当好人的好处是老乡多、朋友多。

遇到新朋友,李肇星最喜欢问两个问题:一是老家在哪里,二是学什么专业的。

问第一个问题,是因为每个人和每个国家一样,都有其历史,而且从外交上说,这是最好的办法,人家不会觉得不好回答。李肇星第一次去德国是1965年,他问当地人怎么看希特勒,德国人说:他不是我们德国人,是奥地利人。后来李肇星去奥地利,奥地利人又说希特勒是德国人。李肇星的感慨是:所以最好是当好人,当好人的好处是老乡多、朋友多。

至于第二个问题,是为了发现别人的长处在哪里,好向别人学习。

说着说着,李肇星又切换到“玩笑模式”,他说:在外交上,有两种问题不能问,一是见了男的不问工资,除非你是税务局长,怕他不交税;见了女的不问年龄,除非你是她的组织部长,想提拔她。你看,我就从没问过这两个问题吧?

摆事实胜过讲道理

经过多年外交历练,李肇星有了自己的说话方式:都说摆事实、讲道理,但在这个多元世界中,道理是不太容易讲清楚的,所以要多摆事实。

1985年,李肇星当上外交部发言人,他向季羡林先生请教发言人该怎么说话,季先生不太满意这个问题,说:不要太把头衔、官衔当回事儿,不管你是不是发言人,说话都要注意两点,第一绝不说假话,第二真话不全说。真话为什么不全说?真话多说不完,都说就太啰嗦了。

多年外交历练,李肇星有自己的说话方式:都说摆事实、讲道理,但在这个多元世界中,道理不太容易讲清楚,所以要多摆事实。

有一次,一个美国高官对李肇星说:你们不讲人权,你们汉人像潮水一般涌进西藏去当干部。李肇星回应道,我请你去西藏,看看事实再说话。这个高官说去不了,他血压高。李肇星反问道:难道汉族官员血压不高?他们去西藏,并不是因为那个地方能享受,而是替老百姓去干活,我的老乡孔繁森去西藏了,他就是在那里得病的。这样,我们的医药很好,先给你治好高血压,再去西藏看看?可他怎么也不敢去。李肇星说:那以后就别再乱说了。

外交不是唇枪舌剑

“我觉得唇枪舌剑是一种夸张,需要打上引号。还有人说谁谁谁铁嘴铜牙,多难看啊,我不愿意做那种人。”

其实,李肇星并不是吵架高手,也会有吵不过的人。

“吵不过,说明我不愿意吵,我很少跟人吵架,包括跟外国朋友没有吵过架。我觉得唇枪舌剑是一种夸张,需要打上引号。还有人说谁谁谁铁嘴铜牙,多难看啊,我不愿意做那种人。我没有跟人吵过什么架,主要是摆事实。说吵架,也就是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最好让事实说话,自己少动感情,更不要扔砖头石块。”

每个人都会影响国家利益

外国服务员说:你们点的够多的了,是不是可以不点了,万一不够再点……李肇星说:“我觉得这点对我很刺激,我们还得领导号召节约粮食。”

今年6月30日,73岁的李肇星正式办了退休手续,离工作50年只差几个月,未来会更多关注民间公共外交。

什么是民间公共外交?李肇星举了一个例子:1965年9月第一次去瑞士,有个人掏口袋掉出一片纸来,后面人马上捡起来,悄悄扔进垃圾桶。回国后,李肇星也会这么做,可现在不行了,因为捡都捡不完。

李肇星认识的一个残疾女孩在北京上小学,后来去美国上小学,李肇星的夫人曾问她:你喜欢哪边啊?女孩说:我喜欢中国,但我喜欢美国小学,因为在中国同学会嘲笑我,说瘸子来了,而美国同学会帮我推车,没有人不尊重我。

今年李肇星去波士顿,大家到一家餐馆吃饭,正点着菜,外国服务员说:你们点的够多的了,是不是可以不点了,万一不够再点?人家担心浪费粮食,不为多赚钱而高兴,李肇星说:“这对我很刺激,我们还得领导号召节约粮食。”

在李肇星看来,每个人都会影响国家利益,至少是形象。

健康的秘诀是和青年人在一起

一位老中医告诉李肇星,要多跟年轻人在一块,可以多沾点儿青春之气、朝气,有利于健康。

退下来以后,各大学争抢李肇星,如今他在几所大学做名誉教授,清华、北大、复旦、中国政法大学、国防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甚至还有中医药大学,海洋大学也请李肇星去,李肇星说不会游泳,万一掉海里怎么办?校方的回答也足够幽默:当老师可以不游泳。此外,还有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的理工大学等。

一位老中医告诉李肇星,要多跟年轻人在一块,可以多沾点儿青春之气、朝气,有利于健康。所以李肇星尽可能多接触年轻人。在家里,李肇星的口号是:爷爷奶奶好好学习,孙子孙女天天向上。

为了偷懒才写诗

到初三之前,因家贫买不起钢笔,也没有圆珠笔,只能用毛笔抄写,为了偷懒,所以开始写诗。

李肇星写诗,还曾因此获得过聂鲁达文学奖。

李肇星原来更喜欢写散文,但散文抄起来太麻烦,从初一到初三因家贫买不起钢笔,也没有圆珠笔,只能用毛笔抄,为了偷懒,所以开始写诗。

当时主要看毛主席在《诗刊》上发表的诗词,后来毛主席给山东诸城人写过一封信,说格律诗比较难写,对人的思想是一种束缚,他从小学时就这么写了,年轻人不一定要学。李肇星听了毛主席的话,就再也不写格律诗了。

李肇星是不写难受时才会动笔,多在旅行的飞机或火车上写,李肇星写的多是短诗,很少超过14行。

李肇星喜欢看小说,比如他老乡莫言写的《蛙》,有记者问您看《蛙》不觉得恐怖吗?李肇星说,还好,他认识一个美国作家叫科恩,当过国防部长,他老婆抱怨嫁给这个老公太麻烦,他写的东西都不敢看,看了就睡不着觉,因为他专门写恐怖故事。

依法治国最重要

“所以要依法办事,光提倡要忍不行,还要提倡依法治国、依法办事……”

提到写诗,有记者提到唐代诗人、《悯农》的作者李绅,当年曾写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当官后却穷奢极欲,以鸡舌为餐。

李肇星有点儿吃惊:会有这种事?我们姓李的还有这种人?谢谢你,你教了我知识,这种两面派是有的,小时候好一点儿,后来当了官变坏了,完全有可能。

沉吟了一会儿,李肇星说:“所以要依法办事,光提倡要忍不行,还要提倡依法治国、依法办事。所以现在要加强干部官员的监督了,很重要,一定要有监督。”

只打过儿子一次

李肇星的感悟是:看来打孩子要在3岁以前,3岁以后不行,他就记事了。

提起儿子,李肇星显然有点兴奋。

李肇星一辈子只打过儿子一次,那时孩子还不到3岁,尿床,尿到了李肇星身上。李肇星后来又觉得不对,向儿子检讨,可儿子却记不起这件事了。李肇星的感悟是:看来打孩子要在3岁以前,3岁以后不行,他就记事了。

因为,李肇星也挨过爸爸的打,那时3岁多,但不到4岁。

李肇星的父亲是抗日游击队战士,偶尔回家,乡里都来欢迎他们,有个邻居叔叔悄悄把李肇星叫到一边,叫他大声喊一个名字。李肇星果然中计,父亲听到后,过来就给了李肇星一巴掌,原来那是他的乳名,在家乡,只有长辈才能这么叫。

和儿子斗嘴不落下风

李肇星说:你看,这数字说明什么?还不是说清华好考,北大难考?难考的学校不是更好一点儿吗?

李肇星夫妇两人毕业于北大,可高考时,孩子却报了清华。

填志愿时,李肇星建议儿子报北大,可儿子却“假装幽默”:我想报一个稍微好点儿的学校。

高考成绩下来了,儿子被高分录取,得意洋洋。当时李肇星已是外交部发言人了,想整他一下,就问:你们班有多少人考进清华和北大?儿子回答说,考进清华的20多个,北大13个。

李肇星说:你看,这数字说明什么?还不是说清华好考,北大难考?难考的学校不是更好一点儿吗?

儿子垂头丧气地回了房间,过一会儿才出来,说:被你给说糊涂了,考上北大的人少是因为我们班报北大的人就少。

后来李肇星把这个故事讲给胡锦涛听,胡显然支持校友,说:孩子是认真的,也是有道理的。



(资讯责编:范莹 )
标签:李肇星 胡锦涛 斗嘴 2014年01月04日 00:3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