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或告别唯GDP提拔,这对各地改革选拔制度或许是个不错的试金石。据悉,根据国家要求,早在2006年,广东省就启动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2007年初稿方案出炉。5年间,方案经多次修改,今年11月初,《规划》正式出台。这标志着广东省将试水分功能区考核官员政绩的新路子。
历经5年的酝酿,11月初正式出炉的《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广东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4类区域,并对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这意味着在广东生态发展区域及禁止开发区域若环境保护不力,或未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将影响到官员的“乌纱帽”。
据了解,广东省2008年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这个考核办法有几个特点:一是实施分类考核。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将21个地级以上市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发展区等4个区域。对都市发展区,侧重考核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龙头以及向国际都市群迈进的情况;对优化发展区,侧重考核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情况;对重点发展区,侧重考核发展质量效益、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情况;对生态发展区,侧重考核生态保护、宜居水平、公共服务等情况。二是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在每个领域选取与科学发展关系最密切、最有代表性的指标,且每个指标只选择核心内容进行考核。共设置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4个指标组,每个指标组由共同指标和类别指标构成,体现功能定位的差异。
新出台的《规划》中,广东还增加了21个地级市开发指引,分别对21个地级以上市的功能定位、提升拓展地区和重点保护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规划强调,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在不同功能区中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凸显了生态文明的“指挥”导向。考核是指挥棒,考什么,大家就会朝着那个方面去努力。经过4年的考评,既有效提升了各地科学发展的水平,又锻造了适应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官员纷纷表示,分功能区考核政绩,或为告别唯GDP提拔迈出的重要一步。
事实上,近两年每个考核年度,广东省委常委会都会专门听取考核结果汇报,研究分析各市和省直部门工作得失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考核结果在省委全会通报并点评得失,省委书记、副书记等领导同志还分别与排名靠后的市和部门一把手谈话,提出要求,限期整改。考核结果注意与干部选拔任用对接,2010年依据年度考核结果,调整了部分市党政正职,提拔了5名县委书记;2011年将考核结果统筹运用到市级换届人事安排中。
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能够试水分功能区选官,通过不同的指标来考核官员政绩,而不是沿袭过去几十年的“唯GDP”的老路,这对于其它省份的逐步改革也是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