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正文

什么导致国人的读书热情不断下降

发布者:高晓斌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最近,中国人读书少的问题又被媒体提了出来。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4.35本,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4.25本,2009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有关2011年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的数据,该报道并未予以直接证实。但研究者称,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中国人的读书量确…

     最近,中国人读书少的问题又被媒体提了出来。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4.35本,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4.25本,2009年是3.88本,2008年是4.75本。有关2011年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的数据,该报道并未予以直接证实。但研究者称,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中国人的读书量确实偏低。

    为什么如此?有人可能首先想到:是不是互联网冲击的后果?因为4.35本指的是传统纸质图书,是不是多数都读电子书去了呢?不能否认互联网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是,国外的互联网水平并不比我们低,为何其传统图书的阅读量仍会远高于我们?更何况,调查指出,75.3%的18~70岁国民仍然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可见互联网的因素影响有限。有人可能会提到,是不是图书价格太高,导致许多人买不起、读不起?这也是一部分原因。不过,大量的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免费阅读,只要真心想读书的话,没钱买书并不是一个大的障碍。

    我觉得,国人之所以读书少,关键是读书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前述阅读调查的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即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有21.2%的国民表示满意,有20.9%的国民表示不满意,另有57.9%的国民表示一般。也就是说,有过半数的国人并不觉得人均读书4.35本有什么不妥。之所以如此,是实用主义心理在作怪。书籍的作用,一在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二在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三在于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在实用主义心理之下,能够驱动中国人去读书的,可能主要还是第一点,即通过读书去获得知识,更通俗地讲,就是获得文凭或某种职业资格,从而为自己的工作与发展谋得一个进身之阶。

    对此,作为大学老师的我有切身感受。很多学生认真读的多数是考研、考证的书。去逛校园里的书店,你会发现此类书占了半壁江山还不止。中国作家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人期待由此带动文学类读物阅读量的增长。对此,不能期望过高。于出版社而言,这是一个淘金的机会;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对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好奇心,可能要远远高于对文学本身的兴趣。近来,“知识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再度抬头,也再次表明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心态。因为这里讨论的有没有用,直接与个体的前途和需要相关,至于修身养性或者忧国忧民,根本就不是多数人读书的目的。

    既然读书的三大动力天生就少了两个,读书难热也就毫不奇怪了。当然,这种“先天缺陷”也不能全怪国人自己。至少,通过阅读来反思社会、推动进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和鼓励。这种氛围下,思想类书籍的贫乏,无疑又构成一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减弱了中国人对阅读的兴趣。


[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



 



标签:中国人 读书 实用 价值 2012年11月19日 08:37    [查看原文]   
推荐产品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