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重阳节,又称老年节。10月21日,在位于北京东五环外的黑庄户乡农耕文化体验园房车基地,一场温暖“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的特殊的聚会正在举行。一群彼此陌生的20来岁的年轻志愿者,希望通过组织这样的交流,让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感受到关怀。在场的失独父母,年龄上虽有差异,但不难看出,与同龄人相比,要明显苍老得多。
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百万。据北京市计划生育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5月,北京失独父母人数为7746人,其中农村1269人,城市6477人。如此趋势下,一个严峻的话题已然摆在我们面前:失独父母的暮年,将于何处安放?
失独者的精神相当敏感和脆弱,普通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可能导致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怒目而视,或是失声痛哭。除了精神上失去寄托外,“失独家庭”还面临就医、养老的现实困难。
2007年8月,中国出台了一项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当年在全国10个省市试点,并于此后向全国推行。但当时补助的标准比较低,每人每年为1200元。近年来,“失独家庭”开始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多地政府也在探索逐步加大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力度。
重庆市作为中国首批特别扶助制度试点地,率先出台了“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制度。目前,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可得到3120元扶助金,独生子女残疾家庭父母则为2760元。北京市政府透露,未来三年,将通过“暖心计划”,每年为每位失独父母出资2800元,购买涵盖养老、医疗、意外、人寿、女性安康等险种在内的综合性保险。该方案最快今年年内就将实施。在深圳,“失独”家庭每月最高可领取政府补助770元。
扶助力度最大的或许是在陕西。今年9月,该省人口计生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失独家庭养老扶助制度意见》,明确了五个方面的扶助内容:一是提高失独家庭扶助标准,二是对失独家庭给予一次性补助,三是鼓励失独家庭再生育,四是完善失独家庭优先优惠的社会福利政策,五是积极开展关爱关怀失独家庭活动。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项内容是,从今年10月1日起,将提高失独家庭扶助标准,失独农村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城镇家庭3万元;对6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夫妇,扶助金农村每人每月提高到800元,城镇每人每月提高到1000元。
粗略估算,单是这笔费用,政府每年就可能至少支出4000万元。该负责人介绍,其所需经费由省和市县按8∶2的比例承担。但她同时也坦承,虽然对于失独家庭的扶助,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此番出台的政策也非常积极,但要想让所有“失独者”都被涵盖在政策阳光的普照下,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