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近亿元“中介费”协商起分歧,京福高铁(安徽段)一工地发生国企与民企之间的恶性群殴事件。这一群殴事件背后,涉及的是过去多年铁路招投标过程中“中介费”的潜规则。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致电铁道部政治新闻处,新闻处相关人士称,铁道部已第一时间对此事介入调查,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对于媒体报道事件原因的真实性,该人士未给予评价。新华社的报道称,今年9月初,一位自称在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打工者在论坛发帖称,中铁六局工程结算时不想付钱,导致半年多时间他们都在讨薪,而在8月底,对方组织几百名暴徒,拿着棍棒、铁管对工地民工进行打、砸、抢。群殴双方分别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信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泾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中铁六局有百余人参与了这一事件,福建信通公司有27人住院治疗。目前,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了中铁六局6名人员。中铁六局合福铁路指挥部回应称,福建信通公司负责施工11座隧道工程,目前,中铁六局已向施工方支付了足额工程款。8月27日,中铁六局方面对笔架山隧道进口等施工点进行排险复工,80多名员工在隧道进口处受到福建信通公司员工的强行阻拦,双方发生冲突。事情起源于2010年初,为了帮助中铁六局获得全长约37公里的高铁工程,民营企业福建信通公司向有关部门支付了上亿元所谓的“中介费”。新华社援引中铁六局合福铁路指挥部负责人的话称,2010年2、3月份,工程中标以前,福建信通公司找到中铁六局,表示他们有“关系”中这个标,交换条件是,11座隧道工程由其施工。
事实上,自盛光祖接任铁道部部长后,相关部门和铁道部就启动了铁路工程招投标的改革。接近铁道部的人士称,自铁道部多名高官落马后,铁道部内部人事系统发生了一些松动,再不是谁能“独揽天下”的时代。前述自称铁路“代理人”的人士介绍,自铁道系统开始改革,不少关系链条都发生断裂,许多以前专门代理此类招投标的人员纷纷转业。2011年,铁道部曾下发《关于上报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清理情况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做好工程转包和违规分包的清理工作。同年9月份,铁道部建管司出台了《关于铁道工程交易中心招标项目到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良乡隔夜评标区评标的通知》,要求将铁道工程交易中心开标的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工作,移交到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良乡隔夜评标区进行。此举实际上已经是部管工程招投标移交地方平台的尝试。今年5月,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铁道部正式印发了《关于铁路工程项目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工作的指导意见》,称未来铁路建设招标都将进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该意见明确要求取消铁道部和18个铁路局(公司)原有的铁路工程交易中心;全国18个铁路局(公司)管理的工程项目,分两批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投标。国家发改委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陈元龙曾对本报记者表示,将原本在铁路交易中心进行招投标的铁路工程项目放在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公开招投标,是将招投标放权给地方、放权给市场的一种体现。不过,也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如果铁路工程不引入第三方监督,仍是由铁道部和地方铁路局主导,谁最终中标铁路系统仍有最大决定权,只不过在腐败链条上加入了地方招标平台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