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是中信证券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得到王东明的信任和看重。”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徐刚的办公室将从现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的中信证券大厦,搬至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3号的通泰大厦B座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当然,他的职位也将发生变化——他的新头衔将是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期理财周报关于华夏基金现任总经理滕天鸣将离任,大股东中信证券筹划接替人选的消息引起基金业内广泛关注。日前,有基金业内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透露,在中信证券高层的支持下,现任中信证券副总经理徐刚将接替滕天鸣,成为新一任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为调查核实徐刚将接任华夏基金总经理一事,理财周报记者多次致电徐刚手机,但其手机电话打通后始终没有人接听;随后记者又发短信给徐刚手机,询问相关事宜。截至理财周报记者发稿时,尚未收到徐刚回复的短信。今年5月份,明星基金经理、华夏基金副总经理王亚伟和总经理范勇宏先后离职。原华夏基金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滕天鸣在短暂担任代理总经理之后,于今年7月初正式担任华夏基金总经理。业界此前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滕天鸣被认为是范勇宏最信任的人和最可能的接任人选,滕天鸣的接替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范勇宏的离去给华夏基金带来的震荡,从而实现平稳过渡。但是,自滕天鸣担任华夏基金代理总经理那天起,就有两种说法在业界流传:一种说法是滕天鸣与中信证券的约定是干满一届,也就是三年为期;另外一种猜测是,滕天鸣任总经理可能只是一种过渡性安排,最终中信证券还是要派“自己的人”担任总经理这一要职。关于滕天鸣离职的传言认为,滕天鸣在华夏工作多年,自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时期一直追随范勇宏,深得范信任和倚重。既然范勇宏淡出了华夏基金,滕天鸣离开华夏基金也就顺理成章。滕天鸣于1998年11月加入华夏基金公司,曾任机构理财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副总经理等。滕天鸣是于1998年跟随范勇宏进入华夏基金公司的“老华夏人”。范勇宏在任总经理期间,也任华夏基金公司董事。但是,在华夏基金新一届董事会中,并没有滕天鸣的身影。这种人事安排强化了上述关于滕天鸣任总经理是“过渡性安排”的猜测。目前只有极少数基金公司总经理不是董事会成员,这种安排几乎都是大股东过于强势的结果,证监会曾经数次明确表示反对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新的董事会成员公布后,滕天鸣能否按惯例干满三年的猜疑便已产生。在华夏基金公司现有副总经理中,业界普遍认为,吴志军、刘文动虽然在华夏工作多年,但并无“东四”背景,更像职业经理人身份,相对与中信证券的关系也更为友好。但更多业内人士猜测,虽然中信证券私下询问了部分其他基金公司高管,但以其一贯的强势态度,最终很有可能从中信证券内部向华夏基金派驻高层。直至日前有基金业内知情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爆料:中信证券将让徐刚接替滕天鸣担任华夏基金公司总经理。
在业内乃至公众的眼中,徐刚就是那个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常以光头形象出现在各种场合,对宏观经济、市场、行业和投行发表各种观点的人。徐刚于1969年出生。有业内人士评价他:年轻有才气,但有时略显傲慢。在中信证券工作已达14年之久的徐刚在证券业内属知名人士。但引起基金业内的特别关注,则是在其当选华夏基金公司董事之时。今年5月11日,华夏基金公司发布关于组成第四届董事会的公告。公告称,选举王东明、朱武祥、华伟荣、范勇宏、胡祖六、徐刚、贾建平、葛小波、谢德仁组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王连洲(微博)、龙涛、涂建不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后经华夏基金第四届董事会2012年第一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选举王东明为公司董事长,范勇宏为公司副董事长。中信证券2011年年报是这样介绍徐刚的个人情况的: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董事总经理、经纪业务发展与管理委员会主任及研究部负责人(负责经纪业务及研究业务)。徐刚于1998年加入中信证券,此后一直供职于此。他曾在公司资产管理部、金融产品开发小组、研究部和股票销售交易部等部门担任高级经理、副总经理和执行总经理。“徐刚是中信证券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得到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的信任和看重。因此,徐刚空降华夏基金担任总经理,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以能力论,徐刚可以胜任。”中信证券一内部人士说,“他被放在多个部门进行历炼过,且颇有建树。”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范勇宏和滕天鸣之后,携王东明的信任和倚重,空降华夏基金的徐刚将开启怎样的一个华夏新时代?在范勇宏时代,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无法插手华夏基金的公司运作。在当时的华夏基金董事会,除了王东明(任董事长)、范勇宏以外,另外只有三名独立董事。而这三名独立董事与范勇宏的个人关系渊源深厚。在新董事中,王东明的中信证券力量优势明显。华夏基金只有范勇宏在董事会中保留了副董事长的头衔。范勇宏曾私下向业内同仁承认,副董事长只是一个过渡安排,自己将在辞去副董事长之后转任基金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所以,现在可以推定的是,徐刚时代的肇始,也将是王东明真正全盘掌控华夏基金人事和运营管理权的开端。华夏基金的发展方向将由中信证券决定。在中信证券浸淫多年的徐刚一定熟悉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之间的股权、人事历史故事,也一定对市场关于范勇宏与王东明关系不和的传言有着自己清晰的认识和立场。未来徐刚的空降是否会引起华夏基金管理层和投研团队新的动荡?这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问题。2012年上半年,华夏基金多次进行有关基金经理的调整和增聘。对于徐刚而言,尽量保持目前华夏基金管理层的稳定,以及投研团队的稳定是第一要务。业内已有分析认为,一旦中信证券决定对华夏基金管理层进行调整,或者按照新的发展策略做出过多改变,必然造成华夏基金公司管理层新的动荡,也势必对华夏基金刚刚恢复不久的新产品发行等业务运营造成不利影响。在华夏基金端坐“老大”多年之后,如何继续保持基金资产规模的稳定和增长,继续领先业内,也将是徐刚面临的重要课题。华夏基金在范勇宏时代确定了以投研体系、业绩为核心的发展思路。徐刚在中信证券曾长期主管研究工作,他的这种经历应有助于保持华夏基金的投研特色。对于公募基金行业,徐刚也曾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基金产品太雷同了。雷同的结果,大家都是发大路货;大部分的基金公司产品同质化,想买持续平稳增长的基金找不到。虽然徐刚出自中信证券,但他也必须处理好各股东利益和华夏基金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紧的是,如何有效改变华夏基金公司净利润已连年下滑的局面。今年年初,华夏基金在基金行业率先实施了全员降薪。但正如华夏基金一位现任独立董事所言,降薪可能是把双刃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可能带来公司优秀人才的流失。对于华夏基金而言,维持目前薪酬及运行方式可能是最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