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若发生海空大战,空战的结果将影响战争的结局。目前,中日双方主力战机的性能基本相当,因此,飞行员的水平是影响空战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评价飞行员的能力是,我们以往比较关注训练水平,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飞行小时数。我认为,训练水平很重要,但不是全部。早期的飞行员需要很强的体能,双膀、双腿没有七、八十公斤的力量,根本开不了战斗机;而且,不但要有爆发力,耐久力也很重要,空战三分钟,我认为和散打运动员打一局的体力消耗差不多。即便现在有了液压、电传操控系统,飞行员的抗G能力也是需要体能的。智能则是飞行员反应能力、感知能力、协调能力和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飞行员的智能发挥实际上也需要以体能为基础。据说,有经验的飞行员可以从飞行动作中看出谁是新手,谁是老手但已经疲惫不堪。
影响体能的因素,一是先天基因,二是后天锻炼,三是营养水平;影响智能的因素,一是先天基因,二是后天学习(实际上是特殊的脑力锻炼)。因此,分析飞行员的飞行能力,关键是看三个要素:基因、训练和营养。这三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可以从二战期间的空战得到印证:在欧洲战场,德国飞行员是最好的,美国飞行员几乎和德国飞行员一样好,苏联则次之;在亚洲战场,美国飞行员最好,中国次之,日本最差。假如所有国家飞行员的聪明程度基本相当,你可以从各国飞行员的体能、营养水平和训练水平上找到原因。
在亚洲战场,美国飞行员的体能、训练水平和营养水平无疑是最好的。日本飞行员的训练水平和营养水平比中国人强,但是,他们的基因决定了他们的体能不如中国飞行员,因此,中国飞行员以霍克3、伊152、伊16打出了很不错的空战成绩。一旦日本飞行员遇见美国飞行员,只要飞机的飞行性能接近,日本飞行员就会被打得丢盔卸甲。需要指出的是,后天的锻炼无法取代基因的决定性作用。抗战时期,日本人在各方面都比中国人强,但是,只要中国挑选出人才培训成飞行员,基因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同样,中国飞行员与美国飞行员相比,体能的劣势也是一种重要因素。据说当年苏联教官对中国飞行学员的体能很不满意,为了增强体能,他们强迫中国学员每天喝生鸡蛋。尽管如此,我军的飞行员体能还是不如美军飞行员,这也是基因的作用。
现在,衡量中日、中美飞行员的水平,我认为格局基本不变。在各方训练水平、营养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各自的基因决定了双方的差距,尤其是体能基因形成的差距是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美国的优势在于,他们是最大的世界移民接纳国,因此美国人种改良的机会最多;中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人种基础好,即便没有大的改良,吃老本也可以保证不会落伍太多,唯一的不好之处是,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可能使中国人的优良基因逐步灭失;而日本则是单一民族的岛国,除了自我复制,就是引进中国、韩国新娘对改良日本人种有帮助。知道怎样分析飞行员的飞行能力,可以使我们对未来空战的结果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我觉得,在空战中,中国飞行员对美国飞行员不占上风,这可以理解,基因的问题,谁也改变不了;对日本飞行员没有优势,则不可原谅,这只能是训练水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