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家寿险公司(25家中资、19家外资及合资、5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同业渠道数据刚刚出炉,《证券日报》保险周刊第一时间独家获得相关数据后,对个险、银保、团险、经纪代理、电销五大类营销渠道业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后发现一定特点。
总体看这些特点包括,寿险公司的新单强手“重银保、轻个险”,倚重个险的寿险公司中外资近乎“五五开”,各家团险业务的布局差距最小,外资公司在经代渠道“先知先觉”,电销市场有“两巨头”。
今年上半年,新单贡献超九成的全部7家险企的近乎“极端”的业务结构令人乍舌;个险渠道不足一成、银邮渠道甚至超九成。他们倚重银邮渠道的程度,甚至比作为银行系险企的中荷人寿,还要高出一截。数据显示,除中融人寿、利安人寿、华汇人寿、前海人寿在内的4家近两年成立的险企外,有7家的新单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超过九成;包括国华人寿、天安人寿、百年人寿、光大永明和英大泰和人寿共5家中资公司,以及一家合资公司新光海航,和交通银行(4.42,-0.06,-1.34%)控股的交银康联一家银行系险企。
这7家险企中,个险渠道业务占比(个险实现保费与总保费的比值)最高的也仅为天安人寿的9.01%,各险企的个险业务占比均低于10%,以97.88%的新单贡献率位居第一的国华人寿个险占比仅为2.09%。而相对个险业务的极低占比,银保业务在这7家险企中均居于最主要的“开单渠道”位置,甚至超越了银保业务在部分银行系险企中的重要性。如国华人寿的银保业务占比高达94.90%,天安人寿、百年人寿、光大永明和交银康联的银保渠道贡献也均超过八成。
而为北京银行(7.44,-0.13,-1.72%)控股的中荷人寿,今年上半年的银保业务占比也不过61.87%,中荷人寿的个险渠道占比还达到了30.91%,远高于这7家险企的个险占比水平。另外的两家险企,新华海航、英大泰和的该项占比分别为61.59%和44.75%;其中,英大泰和的最大业务渠道为团险,其占总体业务的比例为49.03%,略高于银保渠道。
这也就意味着,新单业务占总业务比例超九成的7家险企中,超过六成的业务来自银保渠道贡献了六成以上的有6家,只有英大泰和占44.75%除外。某合资寿险公司的资深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主要依靠银保渠道的险企的经营是存在风险的。银保产品主要从投资理财的回报收益方面吸引客户,首先这并非保险保障的主流产品,其次这也导致银保产品成为遭遇销售误导、退保的重灾区,银保产品又多为短期趸交保费,过分倚重银保业务很难有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