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变评单装战损为评体系损毁,变兵种单独评为三军综合判,给一场实兵自主对抗演习带来深层影响。
这场演习于8月下旬在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打响。记者在演习场看到,蓝方一处据点,火力战损只有40%,放在以往还能继续战斗,但体系导评员现场评裁:由于通信装备损毁严重,基本失去体系作战能力,被判出局。红方在一次要点夺控中虽然取胜,但由于缺乏联合行动,兵力受到无谓牵制,对此体系导评员都记录备案。“联合作战虽已成为演训常态,但体系作战能力评判还停留在单装单兵种阶段。”该基地司令员周志斌告诉记者。
一次演练,航空兵配合红方攻击,因指挥员不了解航空兵战术,导致作战时间节点错开,打击行动失败。但在评判时,因为军兵种都完成了战术动作,还是被判定成功。“缺乏有效评判,体系作战成了‘筐’,不论好坏往里装,导致联合程度不高,创新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模式刻不容缓。”周司令员说。
为提升体系导评能力,该基地与部队、科研院所合力攻关,制定出一系列体系导评的规则标准,并研发了体系导评系统;利用网络培训和军兵种部队交叉代职,实现体系导评员的能力素质合成,这次演习体系导评员就占60%以上。
“三军联合,力求以最小的代价克敌制胜。”红方指挥员、某摩步旅政委潘学军告诉记者,体系导评就像战场指挥棒,逼着部队训练时心往体系想、劲往联合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