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房产 > 房产 > 正文

买房是一次性付清好,还是房贷付清好?

买房是一次性付清还是银行按揭贷款好?给买房者一句话:‘一颗思想,两种准备。′买房者如有足够的钱,又没有其他的打算,一次性付清比较好。毕竟利息也是钱啊。买房者没有有足够的钱,你又没其他的想法,我建议你还是银行贷款比较好的。然而,关于房贷,很多人认为,一次性付清房款,不但免去了高昂利…

买房是一次性付清还是银行按揭贷款好?给买房者一句话:‘一颗思想,两种准备。′买房者如有足够的钱,又没有其他的打算,一次性付清比较好。毕竟利息也是钱啊。买房者没有有足够的钱,你又没其他的想法,我建议你还是银行贷款比较好的。然而,关于房贷,很多人认为,一次性付清房款,不但免去了高昂利息,还没有每月还贷款的压力,那么,真是这样吗?买房,究竟是一次性付清好,还是通过房贷慢慢付清好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吧!



首先,金钱它既能让人产生动力,也能让人产生惰性。作为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月光族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啃老族也是越来越多,终其原因是他没有存钱的动力。每月还房贷的,无疑就是一种变相的存款。另外针对啃老族来说,房贷不仅关乎于个人信用,更是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能最终拥有这套房子,所以这也无形中会给他带来压力,让他产生工作的动力。一次性付全款买房只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买房以后心里踏实。付全款和付30%的首付款,肯定是后者资金压力小,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有一点,贷款买房最好有稳定的现金流入做后盾比较好。如果想买房子,但是又没有那么多钱的话,最好还是贷款买房比较合适。大家算一下,贷款的话需要向银行支出一部分的利息。但是你可以算出来,如果你贷款25年或者是30年所需要支付出的利息也远远低于房价涨的速度。

其次,我国过去10多年的通货膨胀率据统计平均为8%,有几年出现大幅波动。这意味着什么?就是现在的100万,到明年只能购买到价值92万的物资。仅仅一年就会蒸发掉8万的价值。如果去年你手上有100万,你没有买房,等到今年想买房,不考虑房价涨跌,也只能买到价值92万的房子了。细思极恐啊!经研究发现,穷富思维的差异体现在,穷人恐惧负债,而富人渴望提高信贷额度以获得更多资金。如果申请房贷购买,现在的政策可以购买两套(第一条首付三成,第二套首付成)。在前几年可以购买三套(三套全部首付三成)。那么在房价涨的时候,如果你购买一套,房价涨的仅仅是一套的钱,购买两套,涨的就是两套的钱了。比如我手头有100万,购买一套100万的房子,一次性付款,几年后,房价涨到150万。适当的提高首付比例,现在很多首套购房者的首付还是30%,但是我们建议如果购房者的资金充足,可以适当的提高一下首付,一般来说,50%的首付是比较安全的,同时每月的还款金额不应超过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



最后,现在人年轻的时候要学会合理使用“杠杆”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这里所说的并不是盲目消费,而是合理理性理财。如果拥有理财经验且拥有很多本金的人,拿出一部分选择首付,另一部分作为投资理财的资金,这样一来可以达到合理的资产配置,让手里的本金发挥最大的价值。但要注意的是投资理财有风险,并不适合所有人,而是适合于有一定投资理财经验的人群。做投资,如同做事业,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打好基础很关键。首先除了累积基础之外,还得从低风险的项目做起,这样不不仅能够减少亏损,还能累积经验和财富,而保本型的项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然后再慢慢过渡到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假如手头的资金足够付全款,买房首付30%,拿着剩下的70%资金,交给专业理财机构去打理,或者自己具备一定的投资理财能力,年收益率8~10%应该还是比较稳健的水平。而这个收益率水平完全能够做到用理财收益还房贷。

标签:房贷 理财 按揭 2018年11月06日 11:10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