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也是属于房地产媒体圈的,进入房产领域多年,他对这行也看的透透的:现在仍然在一线能够买房的人“非富即贵”。四个字,简明扼要概括了当前房地产的门槛。
何谓“非富即贵”?
一、先发优势
这一点很好理解,本地的原居民,要么原本名下就有一套或多套房子。房价上涨对他们来说是个好事,换房也非难事,只需添少许资金即可。
还有一点,在政策面前,5年社保挡住了墙外人。但墙内人却能享受“政策红利”,在房地产上行通道里,无论是借钱买房,还是自有资金买房,先买就是赢家。先发优势,造就了一批富人,大环境使然。
二、买房靠的是“房子”
眼下能够买房的人,有相当数量是依靠“房子”的,有了先发优势。名下有了房子,你可以卖掉原有的房子,再轻松选购一套更好的房子。
这是2017年1月北京各区西方行情,可以说这样的价格,如果你名下没有房子。仅靠工资是很难选购一套新房的。当然有些老房子面积在三四十平米,你也可以去买。只不过从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角度来看,这样的房子可能满足不了你的需求,而且还得背上几十年的房贷,现金流是个问题。
三、外地的大神们
作为配置资产的方式之一,大神们买房从来都是不带犹豫的,他们不用担心资格问题。他们周边会有大量的“专业人士”替他们谋划买房事宜。据笔者了解,2016年3/4月份以来,沪深抬高了购房门槛,但各种“见招拆招”的路数层出不穷,最简单的比如以公司名义买房,当年的涨幅早已覆盖公司买房的成本问题,还有一些“拍卖房”也在不限购之列,全款?没问题!
而且,各地对落户也有相应的规则,外地的大神们可以根据相关政策取得本地户籍,如此买房的也不在少数。
总之,他们有的是办法,规则挡住的永远是“本本分分”的普通人。
四、房源分化
这一点是从房子的角度来说的,2017年京城的楼市整体环比不再增长,“数字说话”的背后是大量公租房、自住房的上市。在新房整体成交量继续走低的同时,这类房源的推出显然能够拉低平均价。在房价如此之高的今天,未来能够买得到这类房源的都是“贵人”。
与此同时,京城未来将着力推出70年自持的项目,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一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未来这座城市的“新人们”将主要靠这类产品解决住房问题。
有人说,能不能买房取决于你的出生年代。1980年代靠单位,好单位分好房;1990年代靠关系,商品房洪荒年代,有关系的是赢家。2000年代努力工作也能拼到一套房子,2010年代,房子一飞冲天。买房靠的是房子,置换容易,从无到有,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