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新房成交量的跳高,主要是受前期信贷政策调整、央行降息、年底开发商为消化库存加大推盘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并非楼市整体回暖信号。一线城市因为土地稀缺,人口流入仍连年增加,房价松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仍然具有高库存的特点。因而,2015年,分化仍是楼市的主基调,而去库存仍将是重要工作。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了2014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房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12月份房地产数据中最抢眼的当属成交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的介绍,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增长近9%,再创年内新高。而12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套数环比增长均在15%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刘建伟在今日房产新闻中表示,总体看,成交量在12月份增长较多,主要是受前期信贷政策调整、央行降息、年底开发商为消化库存加大推盘力度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并不是楼市整体回暖信号。
房价环比降幅收窄则是另一大抢眼数据。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下降的城市有66个,上涨的城市有深圳1个,持平的城市有郑州、武汉以及赣州3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深圳1.2%,最低为四川省泸州市下降1.3%。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的降幅分别为0.2%、0.3%和0.2%。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8个,上涨的城市有厦门、郑州2个。12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厦门2.1%,最低为下降10.3%。
二手住宅方面,与2014年11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0个,上涨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南昌、九江、赣州共8个,持平的城市有南京、乌鲁木齐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深圳0.7%,最低为牡丹江下降1.8%。与2013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7个,上涨的城市有厦门、郑州、深圳3个。12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深圳1.8%,最低为牡丹江下降12.5%。
经房地产新闻的测算,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降幅分别为0.2%和0.3%,均比11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环比降幅比上月收窄的城市分别有48个和36个。但从上涨城市的个数看有所增多,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1个和8个,分别比11月份增加了1个和2个。
当成交量上升,开发商资金回笼加速,是否意味着房价要上涨?年底的成交量上升,到底是过去一年楼市低迷的集中短期释放,还是价格上涨的前奏?
实际上,分化将仍然是2015年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特征。业界普遍认为,一线城市因为土地稀缺,人口流入仍连年增加,房价松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而部分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由于仍然具有高库存的特点。因而,2015年,分化仍是楼市的主基调,而去库存仍将是重要工作。
此观点的一个佐证是,进入2015年,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发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变化。刚刚进入1月份,北京丰台一地块以86.25亿元的总价拍出,北京历史上最贵的总价地王诞生。据业内计算,成交楼面价达每平方米3.8万元。有机构统计,开年半月不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土地出让金就已超过200亿元。
土地市场的重新活跃始于2014年年末。在信贷放宽、房企资金有所回笼等因素影响下,土地市场逐渐“解冻”。一些规模较大的房企从去年11月份开始拿地。受此影响,上海、北京相继出现“地王”。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地价接近或者超过房价已成为一线城市土地市场的新动向,“面粉贵过面包”的情况屡次出现,房企拿地已经显现出全面回归一线城市的苗头。
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认为,本次住房调整与之前相比,时间更长,速度更慢,幅度更深,未来住房市场将进入减速的常态。“这次的调整预计将呈‘L’型,价格从最高位下降,而后基本保持平稳,或有缓步上升趋势。”该报告主编倪鹏飞说,“2015年,房地产市场在分化的主基调下,预计表现整体乏力,短期难以走出衰退态势。”
财经评论员叶檀也持类似观点。叶檀认为,“像以前一样,房价大幅上升或者大幅下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房价会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来回地拉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