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新近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5401亿元,较6月的9198亿元大幅回落了近3800亿元,创下了10个月以来的单月增量新低。即便考虑到季节性因素,这个数据也大大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因为,在6、7月间央行先后两次降息,以试图维持并激发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而预期落空的还不止于此。随着7月份更多宏观数据的更新,已有多项经济数据跳水。 “二季度数据公布后,官方和媒体的主流声音是二季度经济已经见底,三季度会反弹。现在看来这个预测要落空!企业利润、销售额、工业增加值、资金流动速度、债务、发电量……几乎所有指标都是坏消息。”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表示。具体来看,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方面,出口总额同比仅增长1%,为6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进口增长量则为近3个月来最低。另外“两驾马车”,投资和消费的情况也不乐观。今年前7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上涨20.4%,仅与1~6月的增速持平。“PPI继续负至2.9%,外汇占款也再次负增长,再加上房地产和汽车的库存继续上升,这表明内需外需均不足。”分析人士认为,未来数月我国外贸仍难言乐观,经济的反弹还需要耐心等待。
这种观点也颇具代表性,在这一逻辑下,分析人士普遍预计政府可能出台新的刺激性措施来提振经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预计,政策将进一步向“稳增长”倾斜,维持一定的放松力度。他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仍将在三季度维持较高增速。为了缓解流动性问题,市场对降息、调“存准率”的呼声也再次响起。“银行信贷在稳投资方面并不给力。最快本周末准备金率就可能下调。”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然而,工行总行内部人士认为,“当前的市场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融资占比中,银行信贷的作用正在弱化。不应只盯紧信贷投放来观察社会融资量。”数据也显示,虽然7月信贷数据明显低于预期,但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达2487亿元,同比增加2065亿元,创年内高点;7月信托环比增加263亿元,同比增加291亿元。“这与监管层鼓励直接融资的意图相对应,对实体经济不必持过度悲观态度。”工行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