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鄙视链 喝咖啡也是一种“修行”

拓荒号:任波 ((企业头条)
评论

从第一波的速溶咖啡风靡、第二波由星巴克等咖啡连锁店掀起的深度烘焙咖啡和都会咖啡馆文化,到第三波咖啡浪潮人们将咖啡视为品酒,以严谨手法和慢饮态度来看待咖啡......在这漫漫咖啡文化变迁中,鄙视链的形成其实就是咖啡爱好者们的一场修行,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修为是如何从底到高的。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咖啡文化发展到如今,位于鄙视链底层的自然是速溶咖啡。


肯定也有很多朋友因为看电视剧的关系,只认手磨咖啡,对速溶咖啡低劣印象被演员们的演技彻底征服了。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速溶咖啡可能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咖啡品类之一,甚至可以说很多中国人都是从速溶开始认识咖啡的。它也是小编学生时代的钟爱,但是经过专业的学习之后,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家少喝。首先速溶咖啡咖啡生豆的品种和品质都是相对低廉的。其次为了调和口感又加入了很多的食品添加剂,比如植脂末、香精之类,都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1980年,雀巢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它可是当时的白领们能喝到的最潮的饮料。那时时尚人士更是以桌上摆着几个喝完的雀巢咖啡空瓶为荣,这一荣光保持了近10多年,直到1999年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星巴克进入中国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了咖啡鄙视链的顶端。


几乎所有白领们蜂拥而至地扎入星巴克的怀抱。如果在星巴克点一杯cappuccino,再放到胸前自拍一张发到微博或朋友圈,这几乎是那时最有逼格的行为之一。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cappuccino,一定要开盖喝。”合着杯盖饮用,那简直是对它的“犯罪”。打开杯盖后,拿一根搅拌棒,将卡布奇诺搅拌下,让咖啡、牛奶、奶泡充分混合,地道的意大利人,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大多喝cappuccino的都是女孩,为什么呢?那时爱情小说、偶像剧中,它的出场,总是伴随着剧中男女约会的场景,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姑娘们同时记住了“卡布奇诺”。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没想到的是,现在连喝奶咖也会受到鄙视了。在一些“高阶修为”的人眼里,咖啡的本质就应该是美式。


我个人认为是一种认知误区。当然,这个不是大家的问题,而是咖啡行业发展和消费意识变化的一种状态。其实奶咖和美式的共同点在于咖啡的基底都是espresso,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式浓缩。美式也就是兑水稀释了espresso,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同样是美女,奶咖是化了妆甚至整过容的,而美式咖啡是天生丽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对于再深入对咖啡讲究一些的人来说,在看到手持星巴克咖啡的人时眼神充满淡漠甚至在撇开眼睛的一瞬间还会忍不住翻个白眼。


那他们喝什么呢?喝“单品咖啡”,而且绝不喝罗布斯塔,只要阿拉比卡。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而现在很多精品咖啡馆里,点咖啡的模式是让顾客自己选择豆子。陶醉于精品咖啡的高手们懂得区分“非洲豆”和“美洲豆”的不同,也知道“日晒”和“水洗”的处理方法下的风味都有哪些。


当他们慢慢端起一杯手冲,先问一问散发的气味,再啜吸一口神情认真的品一品里面的甜橘、茉莉风味,这架势让旁边的咖啡小白们暗暗羡慕,咖啡的品质原来要这么喝!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再往下,想必就是醉心于用一套完整的器具开始自己冲咖啡了。即便对手冲的七大变量懵懵懂懂,冲出一杯接一杯的酸、涩、苦,但是自己的手冲,流着泪也得喝完,总归是比喝星巴克的人高出好几层。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再进阶一些的选手,开始关注更多的细节。产区、海拔和豆子的种类,都在他们的讨论范围内。光说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危地马拉还不够,咖啡豆的处理方法和烘焙深浅都得略懂一二。


到了这个程度的“大师”们会想四处打比赛,广交圈内好友,一心修炼成高级咖啡师的人不在少数。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然而作为咖啡界的大能,早已看淡了这一切。


从名利场到小胡同里的咖啡馆都有他的足迹。也许学徒满天下,也许偶尔在世界咖啡比赛评委席上露个身影。


咖啡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可能会去试一下新买的胶囊咖啡机,也可能在转角的便利店里买一杯刚推出的新口味拿铁。又或许某一天温暖和煦的下午用自己烘好的豆子做一轮杯测,邀请朋友上门坐坐,冲一壶咖啡,聊千帆远近。


让人哭笑不得的咖啡鄙视链


“修炼一道”中,第一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真正对事物看透掌握至深时,胸中早已没了鄙视链。俯视链条中,众生皆苦,又皆有乐趣。苦中有乐,苦尽甘来,这不正是咖啡的真谛吗?

2020年03月09日 22:1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