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消费金融机构罚单再现,相关从业人员一并遭罚。7月10日,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费金融”)因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罚款50万元。
而针对这一员工管理引发的违规事项,7月9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张针对消费金融公司员工的罚单,相关人员遭禁业处罚。时任中银消费金融重庆区域中心职员万意,因对中银消费金融员工行为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负有直接责任,被禁止从事银行工作五年。
针对上述罚单情况,中银消费金融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2019年发生了前员工个人的违法案件,该案已经法院刑事判决。针对暴露出的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公司已第一时间立查立改,同时汲取经验教训持续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严监管要求下,消费金融领域罚单同样呈现“双罚”特征。对于从业机构展业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对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的管理人员或公司负责人往往会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但处罚决定往往以警告、罚款为主。而本张罚单中直接被禁业的处罚,在过往消费金融罚单中并不常见。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指出,消费金融罚单层面对消费金融管理人员的处罚,性质属于行政处罚。而从从业机构的回应来看,该员工已严重违法,同时涉及刑事案件,性质比行政处罚更加严重。对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实施禁入举措,也反映出消费金融的合法合规准绳不容侵犯。
“禁业在金融行业其实很常见,只是在消费金融领域较为少见,主要是因为能够定位到具体责任人的违规事件本身不多。当前金融处罚手段更加多元,直接责任人禁业的做法更有针对性,也能产生较强的威慑力。”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表示。
在2024年3月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消费金融公司要制定规范员工行为和道德操守的相关制度,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和案件风险防控,确保有效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操作风险。
而综合过往实际案例以及行政处罚单披露的信息来看,消费金融机构员工在贷款管理环节违规行为时有出现,尤其是在线下贷款业务中。同时,已有消费金融机构对此作出要求。就在2024年5月,中邮消费金融对员工提出十四条禁令,包括禁止收受索要客户佣金和好处、不得挪用客户贷款或发放贷款由他人使用以及不得违规代客户办理贷款手续等。
在苏筱芮看来,消费金融管理人员在线下贷款管理环节违规行为高发,一方面是由于线上业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高,不需要过多人工干涉,而线下则需要相关人员亲核亲访,人工介入较多;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早年间消费金融处于大举扩张阶段,比起业务质量更看重数量,不像近两年持牌消金已充分关注到业务质量的重要性。
“消费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深刻总结同业经验和教训,不断强化内部人员培训、提升从业合规意识。”苏筱芮说道。
盘和林进一步指出,部分消费金融机构为了扩大业务销量,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员工薪资也与此挂钩,这也容易导致员工违规。未来,消费金融公司应对员工进行综合性考评约束,在内部建立合规风控关卡,例如保留风险金,对不合规行为在金融机构内部开罚单警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