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这个曾经千亿市值的商超巨头,如今却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此前,永辉超市曾发布公告,京东旗下持股5.27%的股东宿迁涵邦,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过9075.0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
按照当时的股价并且顶格减持来计算,宿迁涵邦套现约2.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披露公告时永辉超市的股价已经跌去了八成,在这么低的位置却依旧选择减持,足以说明问题。
据悉,也并非只有京东一家在减持永辉超市。
据侃见财经梳理发现,最近两年,陆续有不少的资本在逃离永辉超市,从机构持仓来看,去年上半年,永辉超市的机构持仓家数为53家,合计的持股市值为127.6亿;在2022年上半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90家和187.3亿。
无论是股东减持还是机构逃离,都折射出目前永辉超市的处境并不乐观。
难以扭转的“颓势”
实际上,永辉超市也曾有过风光的时候。
2010年,头顶“生鲜第一股”光环的永辉超市,成功在A股上市。
在那个还没有社区团购的年代,“生鲜+”还是一个新概念,永辉超市备受资本市场的追捧,刚上市时市值就已接近400亿。
上市后,背后资本市场的永辉超市开始大举扩张,体量快速膨胀。从营收数据来看,在2010年上市时,永辉超市的营收为123.18亿;到了2013年,永辉超市的营收已经增长至305.43亿,短短3年时间,永辉超市的营收便已实现了翻倍增长。
2017年至2020年,永辉超市更是“一年一个台阶”往上走,这四年分别实现营收585.91亿、705.17亿、847.22亿和931.99亿。
不过,到了2021年,永辉超市的经营状况开始急转直下。先是业绩亏损,2021年永辉超市出现了39.44亿的亏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永辉超市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
然而这一亏,一发不可收拾,2022年其又亏损了27.63亿。与业绩亏损一起的还有营收增速的停滞,财报显示,2021和2022年,永辉超市的营收增速分别只有-2.29%和-1.07%。
为什么永辉超市会突然跌下神坛?
这背后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原因。
内部原因是创始人的意见分歧,无疑是导致永辉超市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早在2017年,就有媒体传出张氏兄弟意见不合的消息,而矛盾在2018年正式爆发,当时永辉超市发布公告,宣布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哥哥张轩宁主导永辉的新零售业务,张轩松则掌舵永辉超市。
外部原因是,零售行业的不景气,对永辉超市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过去三年整个商超行业已经进入“寒冬”,在需求减少叠加直播带货的双重冲击下,商超行业更是开始出现了“倒闭潮”。以2022年为例,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12家超市上市企业在2022年新开481家门店,却关闭646家门店,整体门店数量有减无增,即便是像大润发这样的行业巨头,也没能逃过关店的命运。
巨大的压力
当下的永辉超市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首先是业绩方面,按照4月27日披露的财报数据,2023年永辉超市的净利润预亏1329亿,再加上2021和2022年的亏损39.44亿和27.63亿,三年下来永辉超市累计亏损已经超过了80亿。
作为传统行业,持续的大额亏损对于永辉超市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信号。
为了应对亏损,永辉超市也在持续关闭门店,其门店数已经从2019年1400多家,跌到了现在的不足1000家。
其次是负债方面,截至去年三季度,永辉超市的负债总额为472.4亿,资产负债率则已经攀升至86.54%。要知道,在2018年时,永辉超市的负债总额只有201.94亿,资产负债率也只有50.96%,如今才几年时间,永辉超市的负债总额已经翻倍,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走高。
细分来看,在这472.4亿的总负债中,流动性负债为252.6亿,其中仅短期借款和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就分别达到了47.63亿和99.23亿。同期,永辉超市的货币资金为67.95亿,交易性金融资产为7.313亿,两项合计也才75亿左右,还不足以支付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永辉超市也在不断变卖资产。
2023年年末,永辉超市发布了出售资产的相关公告,四川商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拟向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5.88元/股的价格,用现金购买公司持有的成都红旗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股份1.36亿股,此次交易转让总价约8亿元;而在更早一段时间里,永辉超市更是向大连御锦贸易有限公司出售了3.89亿股万达的股权,转让价格为45.3亿元。
诚然,如果能够顺利出让资产,永辉超市也能有更多资本腾挪的空间。不过,根据永辉超市在4月1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在转让万达股权的交易中,本应在4月8日收齐的约4亿元股份转让价款,仍有超过1亿元还未收到,可见股权转让也并不顺利。再看红旗连锁的股权转让交易,当时协定的股权转让价格为5.88元/股,而现在红旗连锁的最新股价只有5.36元/股,可见这笔交易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