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没有进项发票,该如何节税?

评论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没有进项发票是相当致命的。既没法抵扣进项税额,又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导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都偏高。

怎么办呢?首先要分析无法取得进项发票的原因,其次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以降低企业的税负

分析企业无法取得进项发票的原因。

第一、行业共性问题。按照政策规定享受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或者选用简易计税办法,可以有效控制税负。

有一些特殊行业,本身是很难取得进项发票的,例如以人力资源作为主要成本的行业,像鉴证咨询、设计、工程监理、法律服务等人力资本密集的行业。

另外一项采石采砂、废旧物资回收、水力发电站等。

对于这些本身就很难取得进项发票的行业企业而言,政策上基本上给出了简易计税的选项,或者这些行业的税率本身就比较低,例如鉴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税率是6%,并且允许按照进项税额的10%加计抵减增值税。

所以这类行业不用过分担心没有进项发票的情况,因为你本身就很难取得进项发票,只需要按照政策规定采取简易计税办法,或者享受进项税额加计抵减政策。只需要按照政策规定来操作,基本上税负不会太高。

例如,律师事务所一般纳税人销项税率6%,可以按照进项税额的10%加计抵减。

采石采砂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以采取简易计税办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也许有些人会说,就算有了加计抵减政策,税负还是偏高。

实际上增值税是针对增值额进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鉴证咨询行业本身的利润率就比较高,增值幅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多征收一点增值税,本身就符合政策设计的初衷。

第二、企业本身的原因导致无法取得进项发票。

对于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导致无法取得进项发票的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的采购方都是一些小规模纳税人或者自然人,因而取得进项发票比较困难。

有些一般纳税人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贪图便宜,往往到一些没有办理税务登记的自然人或者小摊贩处采购原材料。而供应商往往有两个报价,一个含发票,一个不含发票。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无法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于企业是否愿意权衡利弊,付出税收成本。

对于有这类问题的企业,应当尽快改变思路,否则无法取得进项发票,受影响的不仅是增值税,还包括企业所得税。

部分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可以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从而规避进项发票的难题。

有少数一般纳税人,既不能享受简易计税,又不能进项税额加计理解,但是确实很难取得进项发票。

这里纳税人就相对比较艰难了,但是呢,税务总局出台了一项政策——允许年度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将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有两个好处:第一、规避了一般纳税人无法取得进项发票,什么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难题。

第二、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之后,允许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虽然《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并没有明文规定把一般纳税人排除在核定征收范围之外,但各地税务机关普遍上不允许一般纳税人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以如果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之后,采取核定征收的办法,对于发票的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来源:今日头条税收之 家)

本文言论系作者本人观点,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2020年09月12日 14:01[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