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财经 > 正文

做营销卖产品,如此境界最高

我一直在想一个事,营销。关于营销,可以分别从这几个类别来观察,一类就像摆个摊吆喝,然后把摆的这点东西卖出去,这是一种营销。还有一种是温水煮肉慢慢炖,比如宗教,几千年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情:营销一种观念,以至于最后成为没有成本的营销,大家还给它钱。我们要把营销这件事搞清楚,最重要的是…


做营销卖产品,如此境界最高


我一直在想一个事,营销。关于营销,可以分别从这几个类别来观察,一类就像摆个摊吆喝,然后把摆的这点东西卖出去,这是一种营销。还有一种是温水煮肉慢慢炖,比如宗教,几千年其实就做了一件事情:营销一种观念,以至于最后成为没有成本的营销,大家还给它钱。

我们要把营销这件事搞清楚,最重要的是研究「买的行为」,不把买的行为搞清楚,怎么会知道营销呢?买东西无外乎三种可能。

第一种,买了要有用,比如说缺个指甲刀,着急用就买了,什么品牌都不重要。功能性的东西,在急切需要的时候,我们对它的品牌和长期的价值是没有情感连接的,直接就把它买了。

第二种,痴迷于某一种品牌或者痴迷某一种观念和情感,可能从来不问它有没有用,就是喜欢。这就像很多粉丝对明星的态度,有的明星有几千万粉丝,推荐网红店的一件衣服,粉丝们都争相购买;甚至推荐一款宵夜的松花蛋,也能一晚上卖出几万份。在这种营销和购买的过程中,这个东西好不好用、好不好吃,其实关系已经不大了,纯粹一种情感的问题。

第三种就是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比如我们都看过《我不是药神》,里面提到的「救命药」。现实中的这种药,还有欧洲一些著名药企的药,我们既相信它有情感、相信它对人类负责,同时它又有用。那么在这种购买的过程当中,就是大家把对它的体验、它的功效,以及价值观的投射两件事结合在一起。

我们日常在便利店买的东西更多的是实用性的,宗教更多的是情感性的、价值观的,而商业的最高的境界是把有用和情感、价值观捆在一起,变成一件事情。去年的一次经历,让我感觉到伟大的企业,你在买他的东西的时候,就像翻阅圣经一样,会有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感动。

去年下半年,我们有一群企业家到奔驰总部做了一个访问。会开完以后我们到奔驰博物馆参观,知道了原来一百年以前,有两个哥们,一个叫戴姆勒、一个叫奔驰,这两个人都是给马车加轮子,后来又加了很粗糙的发动机,两个人都在镇上,就跟咱们的乡镇企业一样敲敲打打,最后又合并了,叫戴姆勒-奔驰。这个汽车博物馆展示的,就是他们这100多年,从给马车加轮子,到现在的无人驾驶,不需要专门的赶车人,也不需要驾驶汽车的人,车自己会走,而且能够避让、急停,同时找方向,这样的一种不懈的努力。

我们其实没想买东西,他们也没说要卖我们东西,可是我们看完了他们最新产品展示的时候,大家都抑制不住冲动,都很冲动地想要买车。看到他们那种执着的精神时,不能不感动,不能不喜欢,而且不能不放心。甚至所有的联想,都跟那个车有关。

所以,一个品牌、一个企业,当他的产品能够和你的精神观念、价值观念、你的情感建立这样的连接的时候,他的营销就到了最高境界。

实际上,所有的产品,买家都关注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买不买?第二,愿意出什么价格?第三,买完以后还会再买吗?要卖东西,站在卖家的角度也是关心这些东西,第一,卖得出去吗?第二,什么价钱卖出去?第三,他买了之后,我还能再卖给他一个同类产品吗?

卖家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就是得用你的价值观去持续的引领、连接所有你的客户。比如说,当下很多地产公司都可以卖个几百亿、上千亿,但是个别公司,像便利店一样做个促销,然后很快上去,也会很快就又下来。我认为只有像万科这样的耕耘、持之以恒地用价值观来跟客户连接,让大家喜欢这个公司,喜欢这样的产品,才会持久。

所以,价值观这件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决定买家买不买、也就是决定卖家能否卖出去。因为看了《我不是药神》以及之后的讨论,我们才知道,这个跨国公司为什么在印度做仿制药呢?他们是在践行一个社会责任,这就是它的价值观输出。「药是救人所急,能救人一命,为了人类健康才有这个行业的。所以制药不是一个谋利的暴利的行业」,这是它的基本价值观。在欧洲、美国的医疗健保条件非常好的时候,这个药对于病人来说其实并不贵。只是到了医保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才不得已去黑市买。

这些企业为了传达他们尊重生命、保障健康这样的价值观,他们在印度、在一些不发达地区,不用知识产权限制,几乎不收专利费,让他们做仿制药,践行社会责任。这样的东西就可以满足落后地区的人对于健康的需要。但是少数的落后地区也很奇怪,总有人把它变成一个谋利行为,把它贩卖到更需要的地方谋取暴利。印度仿制药本来是跨国公司为了照顾这些地区的人民和患者,但是就有一些商人把它加价卖到中国、非洲这些地方。这是市场不健全和医保制度欠缺的结果。

那么,这些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为什么会这么做、而不那么做?我们知道,不少企业在最初做公益的时候,都是急功近利,为了卖东西而做一个社会责任的事。但是我们发现,医疗健康类的企业特别有意思,他们做公益的时候就显得「貌离神合」,也就是说他们做公益的业务跟卖东西没有一点关系,而在价值观上是高度契合的。

比如有一个跨国公司的药厂做公益时始终在健康领域做,但是不卖药也不送药,它只是让你感觉到它对价值观的坚守。也就是这家企业始终是关爱生命,关注人的健康、人的幸福,它做公益的时候从来不提产品,从来不卖东西,但是它用这个价值观跟所有人发生连接,大家都觉得这个企业特别好,于是当人们用到它们的药时,都会感觉到放心,于是这个销售变成了买方「我愿意」,买的时候就不犹豫。这种长期的利用价值观的连接,同时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实际上是企业的持久营销中,最管用的。

标签:销售 经济 投资 2018年10月15日 15:38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