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财经 > 正文

从地方首富到破产,他只用了700天!

近日,“山东首富”和“破产”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将邵仲毅的晨曦集团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签发了一份震惊业界的《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内容显示,晨曦集团“现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法院裁定“对申请人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而就在两年…

近日,“山东首富”和“破产”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将邵仲毅的晨曦集团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签发了一份震惊业界的《民事裁定书(2018)鲁1122破申2号》。内容显示,晨曦集团“现已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法院裁定“对申请人的破产重整申请予以受理。”

而就在两年前,邵仲毅刚以190亿元的身价登顶《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山东首富的宝座。

一时间,舆论哗然。

这一出“首富破产记”,背后原因可谓耐人寻味。

从首富到破产

从历史看,缔造了明星企业晨曦集团的邵仲毅可谓是一个笼罩着传奇色彩的人。

1994年,26岁的邵仲毅创办沂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起家。

2003年,莒县国有企业改革,邵仲毅抓住“国退民进”的机遇,一举兼并莒县化肥厂,组建山东省晨曦集团。

2005年,同华联国际投资公司(香港)合资,涉足石化产业,其后建起鲁东南最大石化基地。

2006年,重组当地濒临破产的植物油厂。凭借着沿海区位优势和灵活的决策机制,数年间,晨曦集团就跃升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商。

2013年,企业营业收入飙升至751亿元,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至此,从石油化工到粮油加工的“双油”驱动模式就此形成,横跨工业与农业、投资与消费,在双轮驱动战略下的晨曦集团强势崛起。

然而2015年之后,晨曦集团由盛极一时转入悬崖式崩盘,这一局面令所有人始料未及。

事实上,早在之前,就有祸根埋下。2012年,晨曦集团最为兴盛时,雄心勃勃的邵仲毅四处扩张——投资37亿元在莒县上马十大建设项目,在西双版纳、陕西、江苏、青岛等地投资30多亿元的石化项目。按照邵仲毅的设想,预计三年内,以上项目均能全部建成投产。

届时等于再造一个晨曦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

然而就在这时,银行却翻了脸。



经济观察报消息,一位内部人士透露,晨曦四处建厂的同时,银行一再抽贷,大量流动资金变成固定资产。许多在建项目因没有后续投入,长期停滞无法开工,不仅一分钱不挣,每年还要负担大笔贷款利息。

邵仲毅也将最后崩盘的罪魁祸首指向了银行。

2015年,邵仲毅在两会记者面前大声疾呼“银行不能再从实业‘抽血’了”。他表示,从2014年年中开始,银行陆续通过让其提前还款、贷款到期后减少放贷额度等方式,突然抽走19亿元流动资金,总贷款数量减少了1/3左右。当时还是山东省省长的郭树清亲自出面多方协调,才为晨曦集团争取到一线生机。邵仲毅直言,“银行这种高速度‘抽血’,让我真的睡不着觉”,最后的办法就是缩减业务量。

看到这里,相信大部分看客都会给邵仲毅涂上一层“死于银行之手”的悲情实体企业家色彩,但且慢,就在晨曦集团的另一项主营业务中,邵仲毅却有了截然不同的一个“投机者”形象。

就在炼油业务遭遇资金抽血重创的时候,晨曦集团双轮驱动中的另一“轮”,大豆业务,也遭遇了寒冬。而这一次的始作俑者,正是邵仲毅自己。

直到现在,业内对晨曦集团的“融资豆”业务的始末也是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晨曦集团并不仅仅是在做大豆进口贸易,更是在做大豆贸易融资的投机套利!

以农产品作为融资载体,大豆并不是唯一的杠杆工具,还包括棉花、棕榈油等。而大豆市场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农产品市场之一,从2001年全面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大量进口大豆,是全世界最大的进口国,这也给一些动机不纯的大豆进口贸易商们更多的套利空间。

这所谓的套利捷径就是,运用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提供的信用证,企业可以选择在海外进行美元融资,再用于进口,货物进口后将其转卖,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人民币资金。在人民币升值时期,这些进口贸易企业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利差和汇差。就这样,可观的利差和汇差“养肥”了像山东晨曦这样不以贸易为最主要目的的进口贸易商。

更极端的案例出现在2013年至2014年人民币升值期间。当时甚至有些企业彻底放弃主业,转而把大豆进口作为融资工具,通过资本运作大举低价抛售套现,而后再将这些现金投向高利借贷或房地产市场,利用信用证90天甚至180天免息期赚取高额利息收入和人民币升值汇兑收益。

银行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经历了2014年大豆进口商违约潮之后,就开始严查贸易公司的信用证融资,并收紧信贷。晨曦集团的贸易模式开始遭遇致命打击,随之而来的人民币贬值和大豆进口关税的调整更是雪上加霜,让其步履维艰。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作为始作俑者的山东晨曦如今破产,是行业内可预见的结果。实体企业过度运用金融“把戏”,从而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从这个角度看,一方面因为银行抽血而大力批判金融行业、一方面又将金融把戏玩得炉火纯青的邵仲毅,可说是一个一言难尽的人。

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

《天下粮仓》分析师张云指出,总体来看,晨曦集团大豆进口量太低,即使进行贸易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融资额也微乎其微。换言之,贸易融资破产并不足以将晨曦集团一举摧毁。

但有一点已经毋庸置疑:银行对晨曦集团的突然“抽血”,实属事出有因。

围绕银行是否是罪魁祸首,业内有一番激烈的争论。就在同行批判晨曦集团是大豆贸易融资反被噬的始作俑者时,莒县经信局的一位官员表示出了同情企业的立场。

他表示,晨曦集团当年的扩张正是依靠银行贷款为主,如果银行当初不放贷,今天的晨曦集团无非就是规模稍小,不会背负巨额债务,更不会引发金融风险。换言之,银行给了晨曦集团“投机”的可能,又在风险渐现后自保抽贷,这才给了晨曦集团致命一击。

没有比晨曦集团的案例更能反映实体和金融之间的矛盾关系了,既有依存的时刻,又有斗争的时刻。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晨曦集团率先掀起的业内大豆贸易融资“投机潮”,终于也使它自尝苦果。银行抛弃你,连一句再见都不会说!

从这个角度讲,晨曦集团的破产,给当下那些正在抛弃主营业务、热衷搞金融投机的实体企业,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标签:山东 首富 破产 2018年08月04日 08:43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推荐产品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