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职场,酸甜苦辣。经常会有做企业的朋友抱怨:我们公司有年度经营计划,会按照年度的分解月度的。但到实际执行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按照计划的来,月底做总结的时候,和之前计划的结果根本对不上,为什么年度经营计划执行不下去呢?
小编认为,很多企业在刚刚设立之初,是没有计划这个概念的,先做起来,能做多少是多少。然后,每年按照之前的经验和行业环境惯性增长。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时,想到要规范有序经营了,于是开始制定计划。
当制定计划的时候,才发现,经营目标定多少是个问题?计划制定了,执行不下去又是个问题?其实许多老板在制定年度经营计划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苦思冥想的。这就导致一个问题,老板拍脑袋定的经营目标和经管战略与员工是脱节的,员工首先和老板没有达成共识,执行起来就会遇到障碍。
计划执行不下去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过程的管理:凡工作必有计划、凡计划必有结果、凡结果必有责任、凡责任必有检查、凡检查必有奖惩、凡奖惩必有兑现。
每年都做年度经营计划,但就是执行不下去,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2个原因。
1、对结果定义的不清晰
什么才是好结果,这个结果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达成的、有责任人和一定时限要求的。有时候,员工往往是不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才拿不到工作的好结果。
公司要有中长期的战略规划和今年具体的工作计划,这个计划要分解到各个部门以及每位员工身上,变成中层的月度计划、周计划,制定下来之后,没有重大问题不要变;
2、执行过程没有检查
我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一方面往往是问题发生了,我们才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个时候就很被动,要一直处于不断解决问题的状态。另一方面可能要等到月度或者季度的时候,才知道之前的业绩有没有达成,这已经成为了定局。
所以,要建立系统检查体系,即“员工自我检查、上级领导检查、老板检查”的制度。质询会体系是月、周的节点检查,也是战略的纠偏机制。
以总经理为主,组织公司月、周质询会,质询每位中层的计划完成情况和下一阶段的计划,从结果定义,过程检查,改进提高,部门配合几个环节强化训练,形成固定的流程、方式和模式。
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考量的是企业一整套运营管理体系,管理没有一定的模式和流程,肯定会出现混乱的局面。
你们怎么认为呢?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