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创业,仅用短短3年时间就做到行业第一,成为饮料行业的翘楚。随后却在与资本的较量中,黯然出局。
他42岁重新燃起第二春,又用了短短5年就成为镁光灯追逐的焦点,他就是——乐百氏的缔造者何伯权。
他是如何走向巅峰?
1989年春节,已是广东中山小榄镇制药厂副厂长的何伯权去香港过春节,在街头无意中发现一款乳酸奶,“8毛钱一瓶,小孩子人手一瓶”。
“乳酸奶和保健品结合,肯定能火!”要知道,当时内地正刮起一阵保健品热潮,“太阳神”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销售额就超过1个亿!
没钱又想干大事?是的,何伯权就是何伯权,他动用自己的关系,租用了小榄镇的牌子——乐百氏,并于1989年3月,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屋里成立了乐百氏保健制品公司,主做乳酸奶。
1993年,何伯权花了1000万,从沈阳“马家军”手里买了个秘方,之后被包装成了“生命核能”。刚放出风声,全国各地2000多家代理商就踏平了小榄镇,“砸锅卖铁也要抢到独家地区经销权”。
产品有了,但是没钱打广告,何伯权便发明了“红色风暴闪电战”。
他从小榄镇拉来300个农民,分成30个组,每组10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拉着“热烈祝贺乐百氏奶投放市场”的红色横幅,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一天占领一座城市。
一个月下来,行走在顺德、中山、东莞等珠三角的任何一个小城市,都能看到满大街的“乐百氏乳酸奶”,当年乐百氏的营收就突破300万。
到了1992年,乐百氏的年营收达到8000万。一年后的1993年,乐百氏成为全国乳酸奶第一品牌,并将这一殊荣保持了6年。
玩鹰的却被鹰给啄了
1995年,为了与娃哈哈抗衡,何伯权决定引入法国食品巨头达能。
没有想到的是,玩鹰的却被鹰给啄了。
远道而来的达能是个“中国通”,轻松几招就搞定了朴实的何伯权。一方面,达能于2000年3月收购乐百氏,另一方面,在股权比例上,达能占比高达92%,而何伯权只有区区的3%。
可以说,股权比例一定,就意味着何伯权出局了。何伯权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吞,他为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只能请心理医生治疗。
这还不算,2001年11月30日下午4点,何伯权和他的4位创业者彻底离开了一手创办的乐百氏,官方给出的原因是,“何伯权与控股方对公司的发展战略产生严重分歧。”
姜还是老的辣
2004年6月,中山大学的师弟郑南雁找到何伯权,“想创办一家比如家更实惠的酒店。”此前,何伯权与郑南燕雁并不熟,前后只见过两面。
“投”!
半年后,7天连锁酒店的第一家店开业。郑南雁把酒店开到了上海浦西一条小巷里,原本以为靠着强大的网络订房系统可以招揽顾客,没想到在最初的5个月里,开房率始终不足30%。
郑南雁感觉对不住何伯权,在年底董事会上主动要求减薪三分之一。“年底再看,不着急。”何伯权宽慰郑南雁。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半年后,7天连锁做到了客房入住率100%,此后更是势如破竹,短短5年就开到283家,覆盖全国41个城市。
2009年11月20日,7天连锁酒店在纽交所上市,何伯权所投的6000万暴涨20倍,变成了12亿。当年,何伯权入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
何伯权的理想是建立一种参与门槛低、运营效率高、组织可复制的公益模式,如同7天连锁酒店一样。
大隐隐于市,生活中的何伯权总是隐藏在人群后,他根本不介意自己是否已经成为昨日黄花。
也许从离开乐百氏那一刻起,何伯权就选择了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