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北京事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 取消行政经营类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提出,北京不再批准设立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对高校、公立医院探索收回事业编制。昨天,北京市编办接受今日财经采访解读《意见》内容,称今年将完成事业单位分类,预计明年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转型,未来将选择有条件高校、公…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提出,北京不再批准设立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对高校、公立医院探索收回事业编制。昨天,北京市编办接受今日财经采访解读《意见》内容,称今年将完成事业单位分类,预计明年行政类、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完成转型,未来将选择有条件高校、公立医院率先试点收回事业编制。

进展

全市事业单位今年完成分类

据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计1万多家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其中教育、卫生领域事业单位最多。

按照中央部署,要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社会功能划分为行政类、经营类和公益类三个类别。行政类事业单位转行政职能,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公益类主要开展公益性社会公共服务。

从北京市编办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77%的事业单位完成分类,预计今年将完成万余家事业单位的全部分类。从目前已完成分类的事业单位看,行政类占比0.5%,公益一类占比87.8%,公益二类占比9%,经营类占比2.7%。

根据《意见》要求,行政类和经营类的事业单位将逐步从事业单位中剥离。相关专家表示,事业单位彻底改革后,未来将只保留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的事业单位。

从市编办了解到,预计明年行政类事业单位基本完成向行政机构的转型,经营类转企也基本完成。

公立医院高校试点收回编制

据《意见》要求,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逐步转型,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也将也有重大创新。重新核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中的主体业务岗位人员编制。工勤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中的辅助业务岗位,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或者实行人员额度管理。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举例,比如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中的司机、保洁等工勤岗位,全部由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不设置新编制,对于现有人员实行实名制管理,只出不进,随自然减员逐步收回编制。

另外,对于公益类管理方式也有变化,公益一类单位,采用审批制管理,比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要采取审批制度,保障财政支出更多用于公益事业发展。对于公益二类,比如对公立医院、高校,机构编制部门将对其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主管部门可在总量内动态调整,只需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即可。目前,有关公益二类备案管理的方案还在研究。

同时,对于公益二类中的高校、公立医院要探索逐步收回事业编制。下一步,北京将选择有条件高校、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未来将根据试点情况,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待条件成熟后稳步推进。

为何要控制事业单位编制总量?

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意见》原文: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总量,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以2012年底全市事业编制统计数据为基数,分级分部门对事业编制实行总量管理。未经市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市级各部门、各单位及各区县不得突破已核定的事业编制总量。

相关专家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北京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的是控制财政支出增长。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机构编制部门而言,就是通过控制编制来控制财政支出,这样才能使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公益事业发展,而不是用于人员供养,由养人逐步向养事转变。

市编办相关负责人提到,此次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加大力度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未来对于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政府要尽量花钱买服务,减少花钱养人。”这一原则在《意见》中有不少体现,比如对于新增的公益服务项目,原则上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不再增设事业单位或者增加事业编制。另外,原则上不得将经费自理事业单位调整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如果确需调整,则以不低于15%的比例核减编制。

实施难点

教育卫生领域对编制要求迫切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总量控制后,编制需求与严控的矛盾突出,主要是教育、卫生领域对编制要求非常迫切,但不突破2012年底编制总量又是刚性要求,如何在总量控制下满足公益事业发展需求,是个待破解的难题。

上述负责人也提到,在改革中,要撤并、收回一些事业单位的编制,之所以要收回,就是为了盘活现有编制资源。

公立医院高校为何要收回编制?

不按人头拨款编制管理减弱

《意见》原文:对现有高等学校、公立医院等,逐步创造条件,保留其事业单位性质,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说,高校、公立医院探索不纳入编制管理是有基础的。上述负责人提到,长期以来,财政对事业单位一般按照人头拨付经费,目前,财政对于高校、医院的经费拨付形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不再按人头拨付,而是采取综合的经费核算办法,同时对高校、医院开始实行新的拨付标准。

比如,对于医院,财政是根据床位、科研、门诊量等作为拨付经费的依据。对于高校,则是在国家下达的招生指标完成招生任务后,依照生均比等因素拨付经费。如此一来,医院聘用多少医生护士、高校聘用多少教师,都与财政经费没有直接关系了。编制本来用于控制财政拨款,现在与财政拨款没有了直接关系,那么编制在高校、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便减弱了。

实施难点

收回后还要研究调整相关补贴

按照《意见》要求,对现有编制内人员实行实名统计,按照“退休一个,收回一个”的办法逐步收回编制,但是在收回编制后,涉及的财政经费、养老保险、户籍管理、出国交流、住房补贴等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先出台相应的政策。相关专家表示,收回事业编制后,养老、户籍、住房补贴也将有相应调整,如何调整还需要研究。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先行试点,不断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待条件成熟后再稳步推进。

行政类事业单位编制该如何转?

转公务员严控行政编制总额

《意见》原文:行政类的事业单位不再增加编制,人员只出不进。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将其转为行政机构。今后不再批准设立行政类和经营类事业单位。

北京市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行政类事业单位转行政职能,将伴随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行政编制的核定。一方面要整合目前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能将行政职能划归现有行政机构的,不设置机构,能与现有行政机构合并的,不新增机构,能转为部门内设机构的,不单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的,要在整合行政资源的基础上综合设置。

另一方面,从严核定行政类事业单位转行政机构所需要的编制,对部门内部有空编的,通过空编解决,没有空编的,通过转变职能、挖掘现有人员编制潜力等方式,内部调剂解决。

实施难点

调整机构核定编制工程相当大

相关专家认为,行政类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转为公务员并非整体的人事转移,它将伴随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同时,据最新财经新闻报道,根据中央和本市相关要求,行政类事业单位转行政职能,前提是不得突破中央批准的本市各层级行政机构编制总额。因此如何进行调整机构、核定编制还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


今日关注的话题是关于太原营业执照代办的信息内容,如果您想更多了解相关商务代理的知识和办理注意事项,敬请关注太原营业执照代办


(财经责编:李霞飞 )
标签:今日财经 最新财经新闻 北京事业单位 2015年05月25日 08:5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