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互联网金融升温 A股“上瘾”P2P存隐忧

发布者:宋萌  (优府网  — 财经编辑)   分享 评论 投稿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升温,让不少上市公司心动不已。近日,上市公司熊猫烟花宣布,计划通过现金方式收购P2P平台“你我贷”的51%股权,同时还宣布将从4月20日起改名为“熊猫金控”,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据财经资讯获悉,在宣布收购你我贷之前,熊猫烟花在去年7月已经上线了P2P平台“银湖网”,截至目前,…

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升温,让不少上市公司心动不已。近日,上市公司熊猫烟花宣布,计划通过现金方式收购P2P平台“你我贷”的51%股权,同时还宣布将从4月20日起改名为“熊猫金控”,正式进军互联网金融。据财经资讯获悉,在宣布收购你我贷之前,熊猫烟花在去年7月已经上线了P2P平台“银湖网”,截至目前,银湖网平台上的项目成交额超过7亿元。除了银湖网,熊猫烟花还计划成立网络支付、金融信息、众筹、小贷和科技投资公司。


A股“上瘾”P2P存隐忧


在熊猫烟花之前,上市公司银之杰也于今年2月和深圳网贷平台“联金所”签署合作意向书,明确在条件成熟时,银之杰将入股联金所,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上市公司频频抛出的橄榄枝,也让P2P企业的“借道上市”成为可能。有业内人士称,2015年,上市公司入股P2P或成为风潮,收购、入股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案例还会陆续出现。而随着上市公司的不断介入,整个P2P行业的隐形门槛正在提高,两极分化会越发严重。“那些小的平台会被陆续淘汰,大型平台或得到新的融资,或与产业资本结合,进入拼资产、拼融资成本的新阶段。”互联网金融平台“融360”CEO叶大清告诉媒体。

P2P“上瘾”

最新财经新闻获悉,成立于2011年6月的你我贷,目前的累计交易量近百万人次,累计交易金额达47亿元。不过“你我贷”方面向媒体称,这次交易目前仅签订了框架协议,尚有很多细节没有定下来,熊猫烟花公布得有些“操之过急”。而熊猫烟花也在公告中表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为了完成此次交易,熊猫烟花计划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用于支付本次交易的现金对价,募集资金不足部分以支付。熊猫烟花未公开此次交易的具体金额,但据业内人士透露,你我贷51%的股份卖了15亿元。

假使这一说法属实,那么“你我贷”的整体估值将达到30亿元左右。不少P2P从业者感叹,目前P2P平台动辄几十亿元的估值,虚高的现象十分严重。“P2P企业的高估值,主要还是和行业热有关。许多人不懂金融,但感到P2P有前景,不容错过,所以才扎堆进入。这和现在火热的创业板很像。”拍拍贷CEO张俊表示。

对P2P公司而言,被上市公司并购有不少益处:首先,上市公司能提升P2P平台的品牌和公信力,带来较强的信用背书。其次,上市公司拥有比较充裕的资本金,能让平台获取低成本的流动资金。第三,上市公司本身的优质资产,可以给P2P平台提供良好的标的物。

而对上市公司而言,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也能为其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提供新的途径。张俊指出,上市公司收购P2P公司通常基于三种考虑:第一种是为了炒作概念和市值。第二种是为了业务考虑,如果某些上市公司的供应链上下游有许多中小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有强烈的资金需求却又无法从银行贷款,那么上市公司收购的P2P企业就能帮助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与此同时,上市公司本身也能增加对上下游的支持力度,并开辟另一块收入。第三种情况是上市公司看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因而提前布局,获取新业务的收益。

协同难题

事实上,自2014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热,不少上市公司纷纷开始觊觎这块蛋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有40余家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参股、设立子公司等方式,迅速渗入P2P行业。

其后,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大都表现不俗。而被上市公司眷顾的P2P企业本身,也获得了不同以往的幸运光环。譬如,深圳P2P平台“鹏金所”拥有深圳高新投、创维、海能达[0.56%资金研报]等22家上市公司作为股东,其虽然在去年12月1日才低调上线,但一上线便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在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内,鹏金所的成交额已经高达11亿元,成长之快令人咂舌。同样幸运的还有另一家深圳P2P平台珠宝贷,它是由东方金钰[0.00%资金研报]、金一文化、萃华珠宝三家上市公司联合珠宝企业建立的。眼下,上线仅半年的珠宝贷上的成交额也达到了8.55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在2015年,上市公司并购会成为整个网贷行业的常见路径。即便如此,这种高调的联手并不能让双方就此高枕无忧。因为很多时候,上市公司与P2P的融合,并不能带来1+1>2的效应。

“显然,P2P企业具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其优势在于技术和团队。而一些上市公司本身是做实业的,两者合并后如何过日子,就成了很大问题。”融360CEO叶大清称,“另一方面,P2P行业的监管目前还属于空白,而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则非常严格,这中间很可能会产生冲突。”在此基础上,随着P2P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在线获客的成本水涨船高。P2P市场推广成本的高企,或许也会成为上市公司不可承受之重。

叶大清指出,作为互联网平台,还是要了解上市公司介入的深层原因,评估这种投资是否能给P2P平台带来协同效应。如果上市公司本身所处的行业与金融业相去甚远,加之对资本短期回报率很高的话,那么两者就很难整合在一起。毕竟,P2P企业的人才培养、风控完善、技术积累都没有捷径可走,欲速则不达。


(财经责编:宋萌 )
标签:财经资讯 最新财经新闻 A股P2P上瘾 2015年04月19日 09:56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