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商务 > 正文

苏州琴行 苏州钢琴培训 如何对学琴的孩子进行情绪上的关怀

发布者:苏州维也纳琴行       分享 评论 投稿
“望子成龙心切”是每位家长在陪伴琴童时的最典型的状态。很多时候,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弹奏钢琴时不得要领,简直就恨不得自己的手能够长到孩子身上,替他们学琴。因此,在琴童学琴的过程中,指责、吼叫甚至肢体打骂,成为了一些家长“督促”琴童的“必要”手段。但是,这种方式的“督促”有效吗?在此…

“望子成龙心切”是每位家长在陪伴琴童时的最典型的状态。很多时候,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弹奏钢琴时不得要领,简直就恨不得自己的手能够长到孩子身上,替他们学琴。因此,在琴童学琴的过程中,指责、吼叫甚至肢体打骂,成为了一些家长“督促”琴童的“必要”手段。但是,这种方式的“督促”有效吗?

在此,我们特别将“急脾气”家长督导孩子弹琴的不良心态和解决之道例举出来,看看您是否也能对号入座?

横加指责型

有一个典型的实例:回课的时候,琴童坐在琴凳上弹奏一首乐曲,中间很多地方不得要领,在旁的家长此时已经如坐针毡,急不可耐便上前“扒拉”孩子的手,并大声怒吼、指责孩童弹琴表现的诸多不是。琴童不语,但此时反抗的种子已经在心中萌芽。,

这一问题的症结其实已经不在弹奏钢琴本身了,琴童会将怨恨的情绪从不满家长的方式转嫁到弹琴。于是,孩子对于学习钢琴的热情锐减,家长对琴童的这种“督导”关心最终将成为琴童反抗的导火索。


1、尊重和情绪关怀

很多家长在与孩童沟通时,特别是在进行习琴的督导时,常常会犯下一个致命且共同的错误:即认为,好的孩子,就应该懂事、听话。家长说什么,他们就应该做什么。而很少对孩子有行为和心理上的情绪关怀。心理和情绪上的关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尊重。

尊重首先体现在言语上。很多家长认为:反正是自己的孩子,说轻说重都没关系。其实不然,说话的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琴童习琴的状态与结果。正确的辅导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应该成为家长在“督导”琴童练琴时的必修课。

“督导”时,家长应该摆平心态和位置:即家长与琴童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和合作关系。

在决定学琴之前,家长首先要跟琴童有一个沟通,即琴童是因为喜爱钢琴而学琴。家长是在帮助孩子成就自己的爱好。琴童学琴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上的努力,家长需要传达给琴童一个重要的信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对自己的爱好和时间负责。首先培养琴童的主导意识和学琴的责任感。琴童是学习的主体,而家长是辅助的帮手。

在落实学琴和习琴的细节时,家长对待琴童的态度应该是语气温和但“坚决”——言出必行。“学琴是你的选择,也是我的选择,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并为之承担责任。”所谓“软硬兼施”,指的就是语气上的柔软,态度上的坚决。这才会在孩子的心中,树立家长的权威。


2、要给琴童留有“犯错误”的空间

弹琴时,需要眼、手、脑同时调动并根据乐谱的音乐提示,完成乐曲的弹奏。但是,琴童在学琴以及练琴时,都不可能在一个课时内,解决所有的技术问题甚至读谱问题。有些技术问题需要三到四个学时方能解决。

但是一些琴童家长,在看到琴童反复出现一些技术错误时,并不能静下心来耐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反而粗暴地横加指责。其实在这个时候,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将弹奏中的一些问题放大,留给孩子“犯错误”的空间,让其自己意识到错误存在的症结并正视这些问题,再根据教师的指导逐一解决问题,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反复出现技术错误,并非技术掌握本身的问题,而是心理调整问题。因此,教师的指导方法、家长的耐心以及给予孩子的空间感和心理支持度,对于琴童解决习琴过程中的技术难点都非常重要。

只许州官放火型

人人都痛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管理方式。家长们在不满自己的领导“非民主”管理方式的同时,很少“自查”自己对待孩子练琴时候的态度是否足够公平。

不少家长以自己不懂音乐为由,只在时间管理上帮助和督促孩子学琴,并未在精神上、时间上和态度上全方位地协助孩子学琴。


3、家长态度决定成败

家长的态度往往是决定一个琴童能否坚持学琴并健康成长的关键。

我记得在研究生阶段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琴童:她的名字叫马青,母亲是一位下岗工人。家境并不宽裕,马青的音乐天赋也非常一般。但是这位家长却始终以一种低调、平实且积极的态度帮助马青学琴。从4岁学琴一直到12岁,马青不仅坚持学琴,最终还在中日青少年的一次国际交流活动中,拿到了钢琴比赛的一等奖。因为学琴,因为坚持,因为有母亲不间断的陪伴和支持,马青的成长非常顺利。

其实,哪怕就是无言的陪伴,如果是积极的状态,孩子都能意识到。他们可以从家长的语气、眼神、肢体语言等细节体味到家长的状态是否真正跟他们“在一起”。这些因素都会成为激励琴童学琴的动因。

有些家长在带琴童上课时,自己不听老师讲课,玩手机甚至微信聊天,但回到家里琴童练琴稍有懈怠,就指责甚至打骂。身教胜于言教,这在琴童学琴的陪伴中非常重要。

孩子学琴的情绪关怀有相当多的细节需要家长留心。积极的情绪关怀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健康成长,甚至可以在困难的环节中,成为孩子继续学琴的动力和支撑。



(财经责编:赵雅敏 )
2015年03月30日 11:4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