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中国富豪关注人民币贬值 加剧资产蜂拥外流

外媒称,中国的超级富豪们正在紧张地关注中国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下降。据财经资讯报道,由于中国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在顶端的约200万个家庭中,国家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他们占中国城市家庭的1%。很多人已经带着自己的钱前往国外,虽然没有带走全部家产,但他们还是足以买下全球各地的豪宅,…

外媒称,中国的超级富豪们正在紧张地关注中国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下降。据财经资讯报道,由于中国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在顶端的约200万个家庭中,国家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他们占中国城市家庭的1%。很多人已经带着自己的钱前往国外,虽然没有带走全部家产,但他们还是足以买下全球各地的豪宅,从伦敦的梅菲尔到纽约的曼哈顿到新西兰奥克兰的海景房。



报道称,中国的金融机构正在努力确保其他富豪别离开中国。人民币的价值骤降将引发资产蜂拥外流,这也会威胁到整个中国脆弱的金融系统。这是人民币不大可能会大幅贬值的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目前中国经济放缓,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压力让人民币贬值,以促进出口。

最近几周,有证据显示,金融机构正在一改多年来干涉外汇市场、防止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的做法:现在,中国政府好似在私下里支持人民币升值,或者至少说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的一个迹象是近日外汇管理局的一高层对国家媒体新华社记者说,人民币在2015年将保持“基本稳定”。

报道称,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将停止小幅贬值的趋势。去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5%,今年到目前为止又贬值了1%。但是,相对于中国其他主要贸易大国(包括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的货币,中国的人民币币值还是高,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币松散地盯住美元的关系。

中国政府在经历25年来最低增速的情况下依然在努力保住人民币强势表明中国政府还是有各种担忧。尤其是习近平的领导下,强有力的人民币已经成了中国在全球崛起的一个符号。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信心已经削弱了美元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的影响力,并让外国政府把人民币纳入自己的外汇储备。人民币不稳定会不利于达到上述目的。

中国富人里的下层是没有太多选择的。经济放缓和房地产市场摇摆不稳也让他们蒙受损失。他们难以绕过为防止国人外流而设下的每年结汇不得超过5万美元的规定。

超级富豪们总是有巧妙的办法绕过这些规定—这可能是其中很多人开始发家致富的一个原因。政府对此很清楚。政府还知道,虽然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应该足以抵挡任何危机,但是它们并不是万能的。

2011年,当时在美国西北大学担任教授的维克多·施说,中国最富的210万个家庭控制的财富数量惊人,他们占有2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包括股市、债券)和房地产。根据维克多·施的估计,如果他们卖掉30%的财富离开中国,那中国的外汇将缩水1万多亿美元。

报道称,从这份报告发布到现在,中国的财富集中现象更严重。资本正在离开中国。人们认为美联储要加息,这将使在中国以外的投资更有吸引力,热钱正在撤离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开始缩水。

更糟糕的是,超级富豪们以及自己的企业用他们在中国的资产作为在国外贷款的担保。国际清算银行称,这些贷款目前数额巨大,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引起了其他各国银行监管机构的注意,尤其是香港的银行监管机构。人民币贬值会增加偿还这些外国债务的压力。

此外,如果外国银行不看好这些抵押资产而撤回自己的贷款,那么这些超级富豪会出售在华的资产而把现金带到外国,那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外汇的缩水。

报道称,中国政府目前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出现恐慌。这并不排除人民币的进一步贬值。但是由于政府给人民币贬值设了底线,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的几率大大减小了。



(财经责编:任波 )
标签:财经资讯 中国富人资产外流 2015年03月03日 10:09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